訂閱雜誌
  • 我要訂閱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1. 首頁
  2. 主題分類
  3. 政策

政策

追踨主題

 

推薦閱讀

西方思維讀不懂中國

  • 全球化
  • 紙本文章
  • 艾爾思貝思.強森芮納.米德
  • 分享
  • 2021年5月號-別說你了解中國

專訪太盟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單偉建:美國人不懂中國有多資本主義

  • 全球化
  • 紙本文章
  • 殷阿笛
  • 分享
  • 2021年5月號-別說你了解中國
瀏覽所有主題

企業發揮影響力,為未來而戰

  • 企業與社會
  • 紙本文章
  • HBR好讀

社會契約是一套道德準則,包含明文的法律與非明文的社會規範。賦予企業權力來形塑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政府權力來規範企業;賦予人民權力來選擇領導人。而如今,政府、企業、人民的權力失去平衡,導致市場愈來愈集中,企業權力凌駕於國家之上,政府應變能力愈來愈差。前白宮科技創新顧問、《未來產業》作者羅斯,提出一份全新的契約,能夠重設企業、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平衡。

  • 分享
  • 2022年12月號-飆速領導力

克服對解封的恐懼

  • 政府政策與法規管制
  • 數位版文章
  • 郭智輝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認為,「今天」領導者面對「變遷」與「挑戰」的能力比以前更為重要。台灣的防疫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隨著病毒的演化,重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國際主流防疫思維也從清零、防堵到共存、治療;此刻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過去成功的戰術,在新的戰役中還適用嗎?

  • 分享
  • 2022/03/17

航空業終於可以「起飛」了嗎?

  • 法規管制
  • 數位版文章
  • 艾本.哈雷爾

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與疫情共存」也成為全球努力的目標。航空業身為被疫情打擊最厲害的行業之一,是否也將迎來曙光,可以再度「起飛」?《哈佛商業評論》與一組航空業專家進行討論,請他們分享各自的觀察,包含:疫情改變了航空業的哪些面相?美國的紓困計畫是否支出不當?商務旅行是否因為被線上會議的發展侵蝕,失去復甦的空間?

  • 分享
  • 2021/11/19

有關領導力的心得:從曼德拉到歐巴馬

  • 領導
  • 影片

《時代》雜誌的瑞克.史坦格和《紐約客》的大衛.雷慕尼克,討論巴拉克.歐巴馬和納爾遜.曼德拉。

  • 分享
  • 2021/08/18

專訪太盟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單偉建:美國人不懂中國有多資本主義

  • 全球化
  • 紙本文章
  • 殷阿笛

「美國人不知道中國有多麼資本主義;中國人不了解美國有多麼社會主義。」擔任香港私募基金太盟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的單偉建如此評論。單偉建在中國成長,在美國發展,曾任摩根大通的中國首席代表,他如何觀察中美關係?

  • 分享
  • 2021年5月號-別說你了解中國

西方思維讀不懂中國

  • 全球化
  • 紙本文章
  • 艾爾思貝思.強森芮納.米德

中國已經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許多西方政治人物和企業高階主管,還是不懂中國。中國與西方世界有什麼根本上的差異?西方觀察中國又存在什麼盲點?

  • 分享
  • 2021年5月號-別說你了解中國

拜登的防疫小組需要行為科學家

  • 經濟學與社會
  • 數位版文章
  • 希瑪.斯蓋爾妮拉.薩德尼亞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成立新冠肺炎防疫小組,但還缺少社會科學家與行為科學家參與。要有效達到全民防疫,需要全體公民都願意接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但美國目前距這個目標尚有一大段路要走。社會與行為科學家能依不同人接受或抗拒防疫措施的不同理由,提出相應的勸導對策,確保對的防疫措施,透過對的管道,實施在對的人身上。

  • 分享
  • 2021/01/03

TikTok禁令讓企業草木皆兵

  • 國際業務
  • 數位版文章
  • 可門.黃史都華.麥尼克

今夏,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令引起軒然大波,也掀起商界許多討論。本文作者認為,這對美國的商業環境弊大於利,並進一步指出,全球都有不少類似的商業禁令,國家和企業可採用許多實際選項,管理跨境數位產品和服務帶來的網路安全風險,而不是一味下禁止令。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不僅不會帶來想要的利益,更會破壞全球貿易。

  • 分享
  • 2020/12/11

美國選後拚團結,先跟敵意收購取經

  • 領導
  • 數位版文章
  • 羅莎貝絲.摩斯.肯特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及賀錦麗承諾,要讓分裂的美國團結起來。本文作者長期研究企業併購,認為權力的和平交接並非易事。她舉出亞洲某銀行正向的併購案例,指出併購方的銀行,如何逐步取得被併購方的支持與共識,最終建立一個團結的團隊。她也指出,跨越分歧的領導人強調身分認同、包容、投資三要項,希望拜登及賀錦麗用行動實現承諾。

  • 分享
  • 2020/12/06

科技四巨頭擁有未來願景嗎?

  • 經濟學與社會
  • 數位版文章
  • 馬克.強森

蘋果、亞馬遜、Google與臉書,號稱美國科技四巨頭,對全世界的各個層面也有深遠影響。四巨頭於7月29日出席公開聽證會,接受美國反壟斷法的調查。但除了追究他們關於企業壟斷的責任,我們更應該關心,四巨頭擁有龐大的資源與影響力,在無限擴張追逐利潤之外,是否都有遠大的遠景,要為所有人擘畫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 分享
  • 2020/10/14

波特五力修復政治失能

  • 經濟學與社會
  • 紙本文章
  • 凱瑟琳.蓋爾麥可.波特

美國的選舉與立法制度陷入不健全的競爭,導致公共利益淪為輸家。本文作者之一是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他運用他的「五力」分析架構,檢視美國政治制度,為現存的雙頭寡占弊病進行診斷。兩位作者蓋爾與波特指出,影響政治行為的因素,與形塑民間產業競爭的誘因和作用力非常相似,因此企業可以、也必須負起振興政治的責任。

  • 分享
  • 2020年8月號-小員工啟動大變革

熱門主題

留任員工


EMPLOYEE RETENTION

追踨主題

公私部門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追踨主題

領導


LEADERSHIP

追踨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

URL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