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與轉型 發現你的「X特質」:用里程碑思維,走出對過去的糾結

發現你的「X特質」:用里程碑思維,走出對過去的糾結

HBR-CC/Ideogram

如果可以重來,你會跟20歲的自己說什麼?這個問題你一定聽過無數次,但比起糾結過往,更關鍵的是發現推動人生轉捩點的「X特質」。Google首席創新傳道者建議,用里程碑思維回顧重要時刻,才能真正掌握未來。

你也許聽過這個問題:你會16歲的自己什麼建議?或是這樣的問題:什麼事情是你現在才知道,但你希望自己20歲時就知道了?

我知道這很常見,成功人士會把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打包,推銷給渴望成功的新手。但我不了解,為什麼我要問年長的自己,年輕的自己應該知道或做什麼?

我過去犯的錯誤或走過的歧路是(a)構成今日之我的一部分,而且(b)已經成為過去。那列火車不但已經開走了,還抵達當下(對年輕的我來說,就是未來)。給別人一張路線圖,標示出所有的陷阱和減速丘,充其量只是提供一種防禦策略。

盯著後視鏡不會讓你進步。找出面對未來的里程碑才能讓你走得更遠,才不會為了過去犯的一個錯誤糾結不已。這些里程碑是在你人生旅程中影響未來走向的關鍵時刻和轉捩點――無論是高峰還是低谷。你可以在任何人生階段回顧這些里程碑,看到塑造自己人生的事件,以及你對這些事件的特別反應。這是一種回顧性的觀點,最終會停在你未來的起點,提醒你,未來――即將發生的事――其實就是你的下一個選擇。我自己面對未來里程碑看起來就像這樣:

我自己面對未來里程碑

現在回顧這些人生里程碑,首先注意到的是,我可以平靜看待這些過往。例如我爺爺去世這件事確實對我打擊很大,但與人生其他重要事件一同審視時,我更能體會這個里程碑的重要性――這件事使我放下所有藉口,不再猶豫不決,也驅使我從世界看自己,而不只是局限於我成長的地方。長子出生讓我雀躍不已,但我也清楚看到,這是一個全新而富有動力的因素,影響我未來的人生方向。我的選擇變得更複雜,但同時也更有趣,因為我現在要考慮到的是一個家庭,而不只是我自己。

你的X特質

在我的里程碑圖上,我還看到另一個重要因素。這是我的一種特質,不但是這些事件的引線,也影響我的反應。這種特質――一種強烈的行動傾向――就是我所說的X特質。我的X特質是一種初始設定:直接採取行動,不會過度思考或執著於結果。我相信沒有完美的決定,我採取行動時多半能幫助我快速學習和適應環境。這種行動傾向也讓我能夠看到機會並立即把握。有人看到機會,會立刻跳出來抓住,而我就是那種人。

幾乎我擁有的每一個工作和教育機會,都是這種行動傾向形成的結果。我申請過不只60個客座研究人員職位,最後在史丹佛大學覓得一職。我在沒有徵求任何人許可的情況下建造了Google車庫。在職業生涯早期,這種特質使我在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做一些以前從未考慮過的工作。這種特質與其他層面(特別是開放和實驗精神)結合時,使我能夠快速行動並做出決定――通常是有風險的選擇――這些選擇讓我得以成長。行動傾向也是一個強大的推進器,把我推向那些原本永遠不會遇到的機會。

人生一些重大改變時常發生在瞬間,無論是快樂的,還是令人沮喪的。這些重大事件很容易辨識,其他變化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通常是我們經過那段歷程,進入另一個階段之後,才能看清或了解這些變化帶來的好處。讓這些事件成為面對未來的里程碑,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能成為驅使你前進的動力。

現在,你已經知道,激進的樂觀主義能使你看到前面有更好的機會;毫無保留的開放你擁抱未知的選擇;強烈的好奇心給你尋找並發現未來的選擇;不停的實驗給你試測並嘗試未來的選擇;擴展同理心則讓你的選擇更有意義,而且以人為本。

準備好面對未來的心態能讓你看到可供選擇的道路,讓你能透過每一個選擇塑造未來。你的X特質影響你的選擇,使未來成為專屬於你的未來。套用阿涅絲・寧(Anaïs Nin)的話,你的X特質是獨一無二的,是你洞視世界的透鏡,而你看到的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而是你內心的投射。

你的X特質就是貫穿你人生事件的主線,推動著你向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將成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反射行為,在塑造你的未來方面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你可以想像這是一隻握住船舵的手,有力、自信,幫助你向前進――這就是你的X特質。

要充分發揮你的X特質,你應該了解此一特質在你的整體敘事以及日常故事中的角色。然後,好好利用,讓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

「X特質」是你獨特的超能力,是在你內心熾熱燃燒的力量,對於現今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以及你的未來,都有強大的影響力。

原力心態

書名/原力心態(What's Next Is Now: How to Live Future Ready)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5年5月27日
作者/弗雷德里克.佛特(Frederik G. Pferdt)
作者簡介/Google第一位首席創新傳道者。他在Google創立創新實驗室(CSI Lab)與車庫(The Garage),培訓數萬名Google員工學習如何想像和實驗新想法。此外,他還在史丹佛大學教授創新、創意和設計等開創性課程,長達十餘年。
譯者/廖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