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社會出現「氛圍衰退」(vibecession),也就是大環境的經濟數據看來樂觀,但人們對自身的財務狀況仍舊悲觀;這是何故?研究揭示了兩大關鍵原因:一、「賺得更多」不等於「過得更輕鬆」;二、收入階層的消費差距擴大。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若想改善這種全民感受,必須關注的不僅是大環境數據,還有消費者的實際壓力與心理不平衡感。
川普的財政方針將嘉惠富人,但他不該忘記真正投票給他的選民。提高美國低收入工人的經濟地位有其道理,因為不平等程度愈低,經濟成長就愈快,從股東到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受益。但是,這種「包容性資本主義」需要政府的激勵措施,例如:擴大員工持股計畫;提高應繳納聯邦稅的收入標準;將最低工資提高為生活工資。
新冠疫情從2020年開始,在這段期間,經濟指標遠遠超出正常的經驗範圍,使得預測模型表現失準。圖片中的數據指出經濟指標在疫情期間的高點與低點,以及這些指標在疫情前70年的全距。
近幾年不斷出現各種總體經濟的衝擊和危機,但沒有一個經濟模型能夠成功預測到這些風險。領導人應建立自己的「折衷判斷力」,從實體、金融,以及全球經濟等層面,了解該如何恰當地識別風險。
你2023年過得好嗎?即使整個世界都逐漸從疫情中恢復,但氣候災難愈發普遍,區域戰爭仍未停止,地緣政治依舊緊繃……迎向2024年,企業領導人應關注這些全球經濟關鍵問題:通貨膨脹、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利率上升、中國與印度的趨勢等議題。
中國大陸的經濟壞消息層出不窮,彭博的意見調查顯示西方專家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極度悲觀,預期成長率將從2023年的5%每況愈下,到2050年只剩下略高於1%的成長率。
2022年以來,不斷有新聞和報告指出裁員浪潮已經來臨,Google、亞馬遜、微軟相繼宣布裁員。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作者從實際統計數據證明,美國裁員人數一直都在低檔,勞動市場依舊緊縮。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對於企業來說,這無疑會造成巨大影響,但同時也是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本文對過去曾經歷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進行調查,從中總結出了三個重要的教訓。
若說美國當前的經濟「強勁」,乍看令人訝異,但目前的現實是:今日美國的失業率是接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低點,高獲利公司雇用的員工人數創新高紀錄,支付的薪資也不斷升高。但這些情況如果沒有煽起通貨膨脹之火,就都是好消息,而如今聯準會在對抗通貨膨脹方面,更容易接受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若經濟衰退已迫在眉睫,高階主管應該如何因應?
TALENT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