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曾表示:「我喜歡讓人無法預測。」當經濟政策變來變去,貿易條件朝令夕改,誰都很難預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面對這種「刻意製造的不確定性」,企業與其咬牙苦戰,不如學會一種更靈活的應對方式:「策略可選擇性」(Strategic Optionality),意即,你不必一次押上全部籌碼,而是設法打造多種選項,讓自己無論面對哪種政策組合,都還有應變的餘地。
川普的關稅政策說變就變,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各路分析、預測滿天飛,領導人到底要參考那些數據才可靠?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專家,從幾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出發,試圖釐清這波政策與市場變動背後的真相,包括: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美國政府支出報告、美國失業救濟申請數據。除此以外,專家還建議了幾組參考數據,領導人應隨時掌握這些指標變化趨勢。
川普的關稅政策像是突如其來的地震,蔓延至整體市場走向、發展策略、甚至競爭格局。在這種動盪的環境下,領導人必須面對「刻意的不確定性」(deliberate uncertainty)這種全新局勢,先釐清自身公司有何「供給衝擊」與「需求衝擊」,並培養分析能力重於傳統的總體策略規畫。能夠應對接連不斷的「關稅亂流」,正是現在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能力。
近期美國社會出現「氛圍衰退」(vibecession),也就是大環境的經濟數據看來樂觀,但人們對自身的財務狀況仍舊悲觀;這是何故?研究揭示了兩大關鍵原因:一、「賺得更多」不等於「過得更輕鬆」;二、收入階層的消費差距擴大。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若想改善這種全民感受,必須關注的不僅是大環境數據,還有消費者的實際壓力與心理不平衡感。
川普的財政方針將嘉惠富人,但他不該忘記真正投票給他的選民。提高美國低收入工人的經濟地位有其道理,因為不平等程度愈低,經濟成長就愈快,從股東到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受益。但是,這種「包容性資本主義」需要政府的激勵措施,例如:擴大員工持股計畫;提高應繳納聯邦稅的收入標準;將最低工資提高為生活工資。
新冠疫情從2020年開始,在這段期間,經濟指標遠遠超出正常的經驗範圍,使得預測模型表現失準。圖片中的數據指出經濟指標在疫情期間的高點與低點,以及這些指標在疫情前70年的全距。
你2023年過得好嗎?即使整個世界都逐漸從疫情中恢復,但氣候災難愈發普遍,區域戰爭仍未停止,地緣政治依舊緊繃……迎向2024年,企業領導人應關注這些全球經濟關鍵問題:通貨膨脹、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利率上升、中國與印度的趨勢等議題。
中國大陸的經濟壞消息層出不窮,彭博的意見調查顯示西方專家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極度悲觀,預期成長率將從2023年的5%每況愈下,到2050年只剩下略高於1%的成長率。
經濟降溫,裁員消息不斷,企業的B2B銷售團隊都在思考因應之道。本文認為,銷售團隊在重新制定策略時,不應一視同仁,而是按照自家產品的競爭力、客戶面對經濟不確定性的反應,量身製訂不同的銷售策略。
2022年以來,不斷有新聞和報告指出裁員浪潮已經來臨,Google、亞馬遜、微軟相繼宣布裁員。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作者從實際統計數據證明,美國裁員人數一直都在低檔,勞動市場依舊緊縮。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對於企業來說,這無疑會造成巨大影響,但同時也是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本文對過去曾經歷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進行調查,從中總結出了三個重要的教訓。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