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問世一年多以來,帶來鋪天蓋地的衝擊!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今(4)日舉行,探討企業如何擁抱AI新時代的來臨。除了《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以及國際知名「量化未來學家」艾美.韋伯(Amy Webb)等國際大師,本場年會也邀請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政大講座教授吳思華發表演說。
嘉持實業是台灣螺絲大廠,全球知名的家電與電腦品牌大廠,都是他們的主力客戶。三代接班的陳啟祥努力推動數位轉型,希望嘉持朝智慧製造工廠的目標邁進。然而,最新引進的數位系統卻遭遇駭客攻擊,產線全部停擺,未來的業務遭受威脅,但如果向駭客妥協,也會損及商譽,還有觸法風險。眼見勒索期限即將到來,陳啟祥應該支付贖金嗎?
企業的董事會雖然重視網路安全,但往往從錯誤的角度進行討論。本文從董事會的組成、討論焦點、與資安長的互動等面向,說明董事會為何無法正確討論網路安全,並建議幾種具體做法,讓董事會確實發揮監督網路安全的角色。
雷神科技公司是美國的大型國防工業承包商,無異在此次的俄烏衝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執行長表示,他們公司每週會遭受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而公司的數據機密更是攸關國家和人民的安危。他們如何確保資訊安全?以及在這樣的公司眼中,如今的戰爭勝敗關鍵何在?
我們都知道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但一家企業的董事成員應該要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是經理人單方面的責任,董事會也需要履行監督責任。據調查,只有 68%的受訪者表示有定期或持續討論,甚至有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董事會不曾討論過這件事。本文作者呼籲董事會應重視網路安全問題。
數位轉型涵蓋各行各業,當然也包括醫療院所。數位技術在醫院的應用中經常聚焦於臨床決策,然而根據本文作者等人的研究,數位轉型能扮演的角色遠不只如此,若是應用在優化醫院的營運決策,進而改善醫療照護的品質和效率,病患得到的服務就更優質,尤其提升這四個方面的決策效率:病人流、人員配置、排程,和供應鏈管理。
每個領域的領導人都知道,AI技術具有巨大的獲利潛能,但將AI工具導入企業,除了採購成本,還有員工訓練與人才招募等方面,看上去又貴又複雜,對非科技業來說,進入門檻會不會太高?本文告訴你:不會!
德國原先在數位照顧系統的發展上處於落後,但2019年通過的《數位醫療法案》,促進數位健康工具的開發和評估,並對這些工具創造的價值,產生更深入的見解。這項法案最重要的地方,可能是把「可開立處方應用程式」正式納入體制。預期未來幾年,世界各國製造商會推出數百個應用程式,產生大量數據,呈現遠距病患照護的數位工具,在實務中運作的情形,讓其他支付方和醫療系統能學習借鏡。
讓科技裝置連接人類大腦的想像已然成真,這種「腦機介面」能夠讀取我們腦中的思維,並傳輸到各種科技裝置上,進行突破想像界線的超人類運用。但這樣的科技也會帶來隱憂,諸如被不當使用,或資訊安全的問題。在技術不斷發展的路上,人類會持續探討與科技相關的哲學議題,並與人文學科相互影響,我們需要帶著謹慎與負責的態度擁抱新科技。
當愈來愈多產品和流程使用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時,風險也隨之而來。企業主管和董事會該如何善用機器學習,並管理風險?
隨著愈來愈多企業運用人工智慧來輔助生產或提供服務,如何靈活運用機器學習,打造長期的競爭優勢,就成為挑戰。該如何打破進入障礙,與已經搶占市場的先行者分庭抗禮?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