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保險公司只從事理賠和投資相關業務,與ESG沒有太多關聯。但全球頂尖保險公司之一安盛(AXA)卻透過三大變革,成功轉型為一家追求社會共好、環境友善的公司,而且還能維持獲利能力。且看執行長的現身說法。
即使川普宣布美國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永續發展仍不會停止,因為國際上仍有其他力量會持續推動這場變革。對企業而言,永續發展不僅是符合法規,更關乎競爭力與市場機會。縱使美國在聯邦層面的支持減少,地方政府、國際趨勢與市場壓力仍將推動企業調整策略,領導人不能輕忽。
面對全球暖化,許多企業領導人不斷思索如何才能達成淨零目標,但往往忽略能源轉型更涉及科技與基礎設施的轉型。如何部署新科技與基礎設施,或是改造既有設施,成為領導人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本文首開先河,分析各項實體轉型的困難度,為企業追求淨零提供更扎實的參考依據。
2024年對永續發展來說非常艱難,期間有三大問題最值得關注:選舉和政治動盪威脅社會進步;企業在推動永續與追求ESG上不敢聲張;永續發展報告讓企業不堪負荷。儘管如此,企業若有勇氣挺身而出,彌補國家政府減少的幫助,2025年仍能重回創造繁榮世界的道路。
如果電動車可以在5分鐘內換上滿電電池,而且換電站像加油站一樣隨處可見,你是否更願意開電動車?台灣電動機車Gogoro有類似技術,中國的電動車公司蔚來汽車(Nio)也已推行這種電動車「電池交換」模式數年。蔚來汽車是如何在全國建立2,300個交換站,並持續擴大營運?
【S2#EP6-3】本集來賓:歐萊德創辨人暨董事長 葛望平
再生事業的目標是要改進生態系統與社會,而不僅是盡量降低自己帶來的傷害。然而,在這個正在快速發展、理念頗具吸引力、仍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再生事業領域裡,採取行動的人們正在使用不同的定義和方法。本文將剖析再生理念中的競爭性定義,並說明認證如何幫助組織確保其再生策略,以真正支持用續的未來。
過去18個月,許多企業大幅縮減永續發展的承諾,這源於政治勢力的反對、ESG基金表現不佳,以及難以證明永續投資的價值。為了扭轉這一局勢,企業應以真正有意義的行動,取代原先不切實際的目標。
近期在美國,許多永續發展的腳步似乎停頓,比如對氣候變遷或DEI的議題都熱情退減,甚至有「噤綠」的趨勢。本文回顧從「企業圓桌會議」訂立「企業的目的」之後相關議題的發展,並梳理未來的方向。作者鼓勵領導人,在當前不被看好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加速行動,構建更具韌性的企業,付出果斷的領導力,來確保一個可持續且公平的未來。
ESG近來屢屢遭受左右兩派的攻擊,左派認為它力道不足,右派則批評它扭曲市場。負責任的企業究竟該如何自處?本文建議,明確定義企業目的、提高ESG報告透明度、與利害關係人建設性地互動,可以協助企業因應這些抨擊。
有些努力減碳的企業,想在客戶帳單列出產品排放量,卻又不知如何進行。平衡計分卡發明人柯普朗近年設計一系列碳會計方法,特別在本文以一家建築材料公司為例,一步步示範企業如何在產品財務報表、客戶帳單列出排放量資訊,促成內部轉向更為減碳、同時維持利潤的途徑,也能協助客戶減少排放量。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