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開發出新產品時,該怎麼取名字?不同的命名方式會影響公司獲利嗎?本文明確告訴經理人:會,而且影響重大!
想像你看到某一檔展覽的宣傳資料,說明本次展出的藏品,是收藏家意外在修葺故宅時,從牆壁夾層中發現的。這樣彷彿命中註定一般的故事,是否會增加你前往觀展的興趣?行銷人請注意,在品牌敘事中添加「命運」的成分,真的會讓消費者「動心」嗎?
家族企業的接班人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擾:想要有所突破,但遭家族內部反對。如今的印度消費品龍頭Marico,就是從這樣的困境中脫穎而出,不但走出家族企業的框架,還進軍海外市場。推動這一切的家族第三代哈許.馬力瓦拉,如今以Marico董事長的身分,講述「創新」在這段過程中發揮的力量。
【#52-4】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各種數位科技包圍,所以行銷人自然也會覺得,廣告就要投在數位媒體上,但我們捫心自問:你是否已經感到數位疲乏?
知名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指涉的「惡魔」是一個嚴厲且不講理的主管。在實際世界裡,還有更可怕的「惡魔」,比如恐怖組織、獨裁者、極端份子,他們或許正大剌剌地穿著或使用著你的品牌產品。這無疑會給消費者十分負面的觀感,損害品牌形象,但你又很難徹底杜絕這些「惡魔」去購買你的品牌商品,該怎做才好?
當你觀看YouTube、刷社群平台、甚至用Google搜索,都會伴隨著大量的數位廣告;數位行銷的支出,主導著行銷整體預算的情況,已經有十年之久,剛進入行銷領域的新鮮人,恐怕都沒思考過,要在電視台、廣播節目、紙本媒體等傳統媒體上下廣告。然而這看似不可逆的趨勢,似乎在最近有了翻轉,調查顯示行銷預算投入傳統媒體的比例有所增長,是什麼因素讓行銷人想要「擁抱舊愛」?
最近,科技巨頭(如Google、臉書、推特)紛紛推出各自的個人化廣告服務,宣稱可以協助中小型企業拓展線上業務,增加收益。實情沒這麼簡單。這些科技巨頭利用大眾對於各種分析理論的不了解(如A/B測試、因果關係與關聯性的不同),提供似是而非的結果,來證明自己的服務是有效的。在科技平台下廣告並不是錯誤的行為,但它們的說詞有多少真實性,需要再三斟酌。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ALENT MANAGEMENT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