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企業在衡量永續計畫帶來的無形價值時面臨重大挑戰。為有效傳達永續成效,企業必須將無形利益「有形化」,透過品牌行銷與第三方認證提升利害關係人的信任度。唯有如此,永續才能成為創造超越成本的長期價值,而非短暫補貼。
2024 的關鍵議題,你掌握了多少?2025 的世界又會走向何方?一起搭上「世界萬花筒時光機」,回顧當下、放眼未來,探索無限可能!(本集來賓:知名資深媒體人 范琪斐)
過去幾年,企業永續一度成為顯學,如今卻面臨空前的逆風。一時間,永續的作為似乎遇到挫折。專家指出,其實有一場更深層的轉變正在醞釀。幾個關鍵的力量會驅動永續回歸主流,只是這段過渡期可能漫長、混亂,企業若能提早調整、低調布局,就能在永續「捲土重來」時掌握先機。
中小企業如何跳脫規模與資源的限制,在全球氣候生存戰中,取得優勢?歐萊德創辦人表示:「碳中和並非負擔,而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本集來賓:歐萊德創辨人暨董事長 葛望平)
葉柏峰創立美妝品牌GreenGlow,其中主力商品的原料,來自山區部落開採的「黑石藤」。隨著商品爆紅、產量增加,黑石藤保育問題浮出水面,部落居民群起抗爭。此時,環保組織揭露黑石藤的生態隱憂,讓消費者質疑GreenGlow「漂綠」,引爆公關危機、銷量銳減。葉柏峰在下一次的記者會上該如何表態?
許多人認為,保險公司只從事理賠和投資相關業務,與ESG沒有太多關聯。但全球頂尖保險公司之一安盛(AXA)卻透過三大變革,成功轉型為一家追求社會共好、環境友善的公司,而且還能維持獲利能力。且看執行長的現身說法。
面對全球暖化,許多企業領導人不斷思索如何才能達成淨零目標,但往往忽略能源轉型更涉及科技與基礎設施的轉型。如何部署新科技與基礎設施,或是改造既有設施,成為領導人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本文首開先河,分析各項實體轉型的困難度,為企業追求淨零提供更扎實的參考依據。
2024年對永續發展來說非常艱難,期間有三大問題最值得關注:選舉和政治動盪威脅社會進步;企業在推動永續與追求ESG上不敢聲張;永續發展報告讓企業不堪負荷。儘管如此,企業若有勇氣挺身而出,彌補國家政府減少的幫助,2025年仍能重回創造繁榮世界的道路。
近期在美國,許多永續發展的腳步似乎停頓,比如對氣候變遷或DEI的議題都熱情退減,甚至有「噤綠」的趨勢。本文回顧從「企業圓桌會議」訂立「企業的目的」之後相關議題的發展,並梳理未來的方向。作者鼓勵領導人,在當前不被看好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加速行動,構建更具韌性的企業,付出果斷的領導力,來確保一個可持續且公平的未來。
ESG相關領域,不但投資人數日益增加,金額也愈來愈龐大。然而,投資人所依據的ESG評等卻有著3種結構性的偏誤,導致ESG投資成效不彰。作者建議,不要再把E、S、G綁在一起,並讓企業宣示各自的重點項目,才能讓ESG相關投資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ESG近來屢屢遭受左右兩派的攻擊,左派認為它力道不足,右派則批評它扭曲市場。負責任的企業究竟該如何自處?本文建議,明確定義企業目的、提高ESG報告透明度、與利害關係人建設性地互動,可以協助企業因應這些抨擊。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DEVELOPING EMPLOYE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