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把焦點放在執行長上任的前90天,但往往是90天以後的日子,才是執行長左右組織變革的關鍵。研究顯示,執行長得花6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影響力、建立領導團隊、強化組織文化,並改變組織價值。這時候,新任執行長能否繼續推動組織前進,取決於六個關鍵行動。
如何成為適任的執行長?很難有標準答案。對於那些接棒的新任執行來說,第一年的表現尤為令人關注。羅盛顧問公司的研究揭示新任執行長在走馬上任第一年最在意的重點、感到意外之處,以及日後再回顧感受的遺憾。那些成功往前走的執行長展示了寶貴經驗,讓有意晉身高位的人,可以盡早規畫與準備。
領導人不應該將執行長的任期視為永無止盡的衝刺,而是一場三階段的長距離競賽。本文建議將這段旅程視為三幕劇:第一幕,要求領導人建立正當性、建立頂尖團隊,並開始溝通和實施變革行動計畫;第二幕,重新審視第一幕所做的選擇、糾正錯誤並為組織重新注入活力;第三幕,逐步收尾,進行井然有序的接班工作。
企業尋找下一任執行長時,人選通常是內部的高階主管,或是其他公司的領導人,而不會考慮自家的董事。但有愈來愈多公司反其道而行,而且成效卓著。本文說明聘用董事擔任執行長的適當時機、危險,以及成功的方法。
【#160-2|HBR18週年慶2】從菜鳥到老鳥,有哪些應該避開的「地雷」?
傳承交棒其實不難,想讓企業長長久久,成功的不二法門是優秀的人才培育。(本集來賓:玉山金控董事長 黃男州)
【#150-3】創辦人太過耀眼,會對接班人產生不利影響?
執行長就任時,往往想在90天內就證明自己的能耐,快速贏得董事會、投資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信心。但實際上,這個過程是一場路途遙遠的馬拉松,需要整整兩年的時間。
執行長接班失敗的案例履見不鮮,原因往往在於新任執行長缺少影響關鍵利害關係人(現任執行長、董事會等)的能力。本文提出4種發揮影響力的做法,新任執行長應該因時制宜,才能順利承擔重任。
近日,《華盛頓郵報》執行長爆出非法醜聞,連被提名接掌總編輯的人選也有違反新聞倫理的疑慮。一連串的人事動盪,讓眾人目光聚焦在所有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身上。他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危機?以及這次事件能給各個產業的領導者帶來什麼警示?
【#140-5】本集來賓:玉山金控董事長 黃男州
Career Transition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