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上個世代的領導人重視命令與控制,與員工距離遙遠,但新世代的領導人卻有完全不同的領導風格。他們將自己當成員工的教練,協助員工發揮潛能,為企業創造成長。領導人要如何轉型為教練?本文告訴你五大心法。
每個領導人都有習慣的領導風格,但當局勢驟變且前景不明時,堅守既有的行事作風,恐怕不再奏效。領導人需要給自己不一樣的選擇,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才能找到通往勝利的途徑。
近年來或許已經愈來愈少見到對女性的公開歧視,但隱性歧視(包括無意識偏見)可能同樣有害,有礙女性登上成功巔峰。
100年前,《哈佛商業評論》出版了第一期,使命是協助領導人實踐全世界最好的管理概念。為了紀念100週年,我們邀請一些全球頂尖公司的八位現任和前任執行長,說明曾推動他們自身職涯和組織發展的構想。結果有兩大主題浮現:第一,隨著市場變動更加劇烈,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框架的思維;其次,擁有企業目的及涵蓋所有利害關係人的願景,是很重要的。我們期待在未來數十年能繼續協助領導人,為顧客、員工、合作伙伴和社區,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近幾年的社會變動,讓企業無法再對「我們公司的價值觀是什麼」這一提問保持迴避或緘默;不僅如此,公司的價值觀若與其員工的價值觀一致程度愈高,包含員工績效、流動率、投入程度、健康福祉在內的諸多面向,都會得到提升。具體應該怎麼做?本文提供五個步驟的實施方案。
優秀的領導人都很偉大,他們不是一般人;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每個人都有成為優秀領導人的機會,甚至不需要擁有光彩的頭銜,也能推進重大發展,一如顧能公司(Gartner)的發現:「最優秀的組織依靠他們的員工,而非高階主管,來領導變革。」那我們該怎麼激發這份潛藏的領導力呢?要從許多微小的行為開始。
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的「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評選,8月31日公布名單,並舉行贈獎典禮。(首圖前排左起王紹新、韓家宇、杜書伍、許士軍、高希均、王力行、余俊彥、鍾榮昌、鄭武樾、洪麗甯,後排左起黃欽明、王本然、曾崧柱、張兆順、謝榮坤、粟明德、鄭森煤、李耀中、戴誠志、陳鳯龍、楊瑪利)
第一份工作就與IC晶片結緣的蔡明介,這份熱情已經堅持半個世紀,其中有一半的時間帶領聯發科,並於今年榮獲「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第一名桂冠。蔡明介歷經三次關鍵轉折,皆從中收穫新的經營理念,如今面對劇烈動盪的市場,他有信心自己的團隊也能彈性應對。
翻開本屆百強領導人榜單,我們能否從各項財務指標的數字中,看出什麼獨特之處?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陳世哲,與台南大學管理學院的曹瓊文兩位教授,參與並協助本次調查,他們如何解讀這些數據,從中發現哪些特點?
【#17-5】本集來賓:巨大集團董事長 杜綉珍
【#17-1】主持人Mary將於本集中揭露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的調查結果,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優秀的上市櫃公司女性CEO上榜吧!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COMMUNICATION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