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全球九成的企業為家族企業,然而許多企業卻面臨「富不過三代」的挑戰。《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邀請到洛克菲勒全球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張致銘,分享這個百年家族如何透過專業管理、家族信託與價值觀傳承,讓財富歷經八代仍屹立不搖?(訪問:楊瑪利;整理:張彥文、林耘彤)
【S2#EP13-3】本集來賓:政大財務管理學系 特聘教接兼商學院副院長 周冠男
ESG相關領域,不但投資人數日益增加,金額也愈來愈龐大。然而,投資人所依據的ESG評等卻有著3種結構性的偏誤,導致ESG投資成效不彰。作者建議,不要再把E、S、G綁在一起,並讓企業宣示各自的重點項目,才能讓ESG相關投資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行動派股東時常被上市公司視為干擾,甚至是威脅。但研究發現,他們往往能促進公司股價的上漲。因此,經理人應該學習他們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只顧著打壓他們。本文介紹經理人可以從行動派股東學到哪些技巧,來因應他們的介入,並從中找出公司的新價值。
傳統大型企業在這個高度不確定性、新創公司不斷湧入競爭的環境下,若要實現真正的創新,做決策時必須向新進者背後的創投公司取經,學習它們的創投心態:個人重於群體、歧見重於共識、例外重於教條、敏捷重於官僚。
短期的爆炸性成長時有所聞,而長期成長,則是企業想實現、卻不容易實現的目標。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必須調整心態,打造一個「成長系統」。
【#82-5】本集來賓: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
現在是ESG的時代,投資人與評等機構都說企業必須具備ESG作為,才能創造永續財富。但問題是,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他們支持的治理(G)政策仍然是股東導向,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仍舊是他們的目標。本文認為,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