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哈佛商業評論》呈現的突破創見,像是望向未來的雷達幕,此起彼落閃爍的光點,標示管理實務界新起的挑戰與回應。今年的三十大創見,涵蓋海外與本土,是《哈佛商業評論》廣泛與意見精英激盪切磋的產物。這三十大創見,代表組織管理、網路、科技、國際競爭、個人職涯等多重潮流的快速演進與交織融合。它們固然彰顯全球管理課題的日新月異,也反應出台灣此時此刻的特殊需要。看海外,解構傳統管理思維的速度與幅度加大,網路與科技支持新的工作方式以及倫理觀念崛起;看台灣,在與全球接軌的同時,又必須在大中華經濟概念的格局下,善用產業實力與腦力資源。善用三十大創見,讓您規避新的風險,掌握新起的機會。
「永續發展」「綠色企業」這些各大公司努力想達成的目標,看似遙遠、困難,其實不然。 因為,生物圈已經提供一個完美典範:大自然的生產流程不但效率驚人,也兼顧環境健全,更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值得企業廣為仿效。
大家都知道,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所以必須養生。然而,我們卻沒有辦法保持「心智」健康,面對老年失智症,更是束手無策!現在,不一定了。一項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如何鍛鍊大腦,讓心智長保敏銳。
員工逐年老化,幾年後,企業可能會面臨嚴重的人才缺口。 而人力不足造成「能力」和「生產力」兩大風險,不僅會迫使企業改變營運方式,甚至可能會危及公司生存。 本文提供幾個方法,用以評估並因應企業在這方面的缺失。
別指望光靠著稱讚、懲戒,或是給獎金,就可以激勵員工;現在,你還要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有趣才行。 也就是說,儘管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管理也很上軌道,待遇和福利更是不錯,還不如滿足員工內心一直渴望的成就感。
愈是經驗老到的經理人,愈會被公司委以大任,執掌重要專案。這很理所當然。 出人意表的是,經理人處理的專案日益複雜,卻不再從中學習,結果往往執行不力,闕漏處處。 因此,必須了解為何會發生這種事,以及如何改變。
人到中年,一定是危機嗎?其實不然,中年不見得是走下坡的開始,反而是做出改變、開創第二春的好時機。當然, 改變不是「奇蹟」,而是捲起袖子、腳踏實地去發展潛能。 畢竟,要做真正的自己,中年是最佳和最後的機會。
很多工作能力強、發展也很順遂的明星人才,在跳槽到新公司後,職場生涯卻變得崎嶇難行。然而,為什麼女性明星人才跳槽後,卻很少遇上這樣的困境?顯然,她們運用了不同的策略,因而走出另一條邁向成功的大道。
去年6月趨勢大師奈思比(John Naisbitt)在台北面對三千餘位聽眾,發表演講。在結束前,我問他:「有什麼贈言送給台灣朋友?」不加思索,他的回答:「Join the world」;台下掌聲如雷。 「Join the world」正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伙伴們所默默努力的。二十年前創辦《遠見》時,英文的譯名沒有用「Vision」、「Foresight」,而用「Global Views」,正表達了我們對「世界觀」的嚮往與提倡。
我們正處動盪與巨變的時代,一個要轉換到新管理與組織模式的時代。連篇累牘的研究、報告、書本,近來不斷這樣提醒我們。
禮派飯店與休閒事業集團正在考慮,重新定位旗下的精品飯店,讓集團的品牌定於一尊。 這樣做,固然可以兼顧長期價值、經濟效益,但也會有潛在風險。 這種變化,禮派旗下各家飯店的顧客與經理人員會欣然接納,還是排斥抗拒?
書名:《管理學的新世界》 作者:司徒達賢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05年1月31日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