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雜誌
  • 我要訂閱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1. 首頁
  2. 主題分類
  3. 族裔

族裔

追踨主題

 

推薦閱讀

解開你對「韌性」的誤解

  • 管理技能
  • 數位版文章
  • 丹妮爾.金梅根.麥克斯佩登
  • 分享
  • 2022/09/24

人臉辨識加強的是安全還是偏見?

  • 企業與社會
  • HBR個案
  • 瑪麗.詹提爾大衛.丹克斯瑪拉麗.哈瑞爾
  • 分享
  • 2022年12月號-飆速領導力
瀏覽所有主題

妳沒有「冒牌貨症候群」

  • 多元與包容
  • 數位版文章
  • 露奇卡.圖爾施揚喬蒂-安・布瑞

傑出的職場女性往往會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這麼好,不過是個名不副實的冒牌貨。但這真的是因為自己的關係嗎?我有冒牌貨症候群嗎?本文告訴妳,不,問題不是妳,而是充滿性別偏見的職場文化。

  • 分享
  • 2023/01/28

美國勞工階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政治
  • 數位版文章
  • 瓊.威廉斯

2016年,川普打贏總統大選,許多人瞠目結舌,希拉蕊竟然輸給一位說話直率、充滿種族與性別歧視的候選人。有些人因此將川普的勝選歸因於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的復興,但本文明白告訴你,問題其實是經濟。

  • 分享
  • 2023/01/25

基因檢測公司Ancestry執行長:女性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權力關係

  • 企業與社會
  • 影片
  • 33:03

近年來或許已經愈來愈少見到對女性的公開歧視,但隱性歧視(包括無意識偏見)可能同樣有害,有礙女性登上成功巔峰。

  • 分享
  • 2023/01/06

人臉辨識加強的是安全還是偏見?

  • 企業與社會
  • HBR個案
  • 瑪麗.詹提爾大衛.丹克斯瑪拉麗.哈瑞爾

托育中心「幼兒之家」為了保障孩童的安全,打算引進最新的人臉辨識系統,卻在運作的第一天接連針對有色人種發出警報,引發家長的質疑聲浪。幼兒之家應該繼續使用這項技術嗎?

  • 分享
  • 2022年12月號-飆速領導力

解開你對「韌性」的誤解

  • 管理技能
  • 數位版文章
  • 丹妮爾.金梅根.麥克斯佩登

面對充滿挑戰與不確定的市場,企業需要有韌性,才能逆風前行;同樣地,人也需要韌性,去面對各種逆境。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挫折、意外、打擊,所以會沮喪、悲傷、陷入低潮;而「韌性」在此處並非指「堅強面對」或「毫無動搖」,如果你認為一個員工具有韌性,就是指他無論在什麼情況都能積極正向、努力奮鬥,那就是很大的誤解!

  • 分享
  • 2022/09/24

要改善種族平權,先承認有種族歧視

  • 族裔
  • 紙本文章
  • 羅伯.李文斯頓

你曾在工作時感受到種族歧視嗎?還是曾為了求職,嘗試「漂白」自己的履歷?許多企業聲稱致力推動多元政策,但不僅沒有改善歧視狀況,甚至自我感覺良好。本文指出,組織多元化真正的阻礙,並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願意做嗎?」並提出五階段計畫「PRESS」,引導企業從承認問題開始,按部就班推動種族平權。

  • 分享
  •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

  • 族裔
  • 紙本文章
  • 拉姆齊.哈巴茲

四年前,四分衛選手科林.卡佩尼克因種族問題,選擇在球賽播放美國國歌時下跪抗議,卻遭到美式足球聯盟驅逐;四年後,社會掀起「黑人的生命也重要」運動,不同的體育聯盟,有了不一樣的行動⋯⋯

  • 分享
  • 2021年1月號-與競爭者共舞

資料驅動公司雇用人才更多元

  • 族裔
  • 數位版文章
  • 珊蒂.克羅斯波特.布拉斯維爾

儘管公司了解必須要有更多元的員工,但許多公司不知道該如何做。本文以美國職業高爾夫協會為例,描述這個「白人運動」組織,如何與一個主要服務黑人、拉丁裔、美國原住民學生和專業人士的職涯發展平台合作。他們先是從資料蒐集著手,以啟動改變;接下來,利用從資料當中發現的見解,發展成行動計畫,持續改變聘雇的方式。

  • 分享
  • 2020/01/22

美國亞裔難高升管理職

  • 族裔
  • 數位版文章
  • 朱柏章黃穎娟

從科技業、金融業,到法律界、政府部門,許多領域都有這個問題。

  • 分享
  • 2018/07/12

你有「優勢盲點」嗎?

  • 多元
  • 數位版文章
  • 班.福克斯梅根.里茲約翰.希金斯

要爬上組織頂層很難,但有些人比別人容易做到。

  • 分享
  • 2018/05/29

讓線上市集一視同仁

  • 網際網路
  • 紙本文章
  • 麥可.魯卡雷伊.費斯曼

eBay、Airbnb、優步,以及其他電子商務業者,因為它們在平台設計上的選擇,正面對意想不到的後果:自從產品網頁開始刊登照片、姓名等識別資訊之後,從勞動市場到信用申請,再到住的需求,各個領域的交易平台出現「數位歧視」的現象。

  • 分享
  • 2016年12月號-超高速成長的市場在哪裡?

熱門主題

領導


LEADERSHIP

追踨主題

公私部門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追踨主題

人才管理


TALENT MANAGEMENT

追踨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

URL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