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全職主婦的逆襲!實力接棒不做「孤兒寡母」

円星科技董事長陳慧玲〉董娘接班也能持續閃耀

全職主婦的逆襲!實力接棒不做「孤兒寡母」

全職主婦的逆襲!實力接棒不做「孤兒寡母」

円星科技(M31)董事長陳慧玲;蘇義傑攝。

由於身為創辦人的丈夫離世,原本身為全職主婦的陳慧玲毅然接棒,在外界的質疑聲浪中,僅第三年就帶公司股價衝破千元大關!陳慧玲如何適應身分的兩極轉變?又如何以自身風格持續帶領公司這顆「星星」亮眼閃耀?

榮獲《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第三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CEO前30強的円星科技董事長陳慧玲,是上櫃女性CEO排行榜中,就任時間最短的領導人。2021年,她的丈夫、公司創辦人林孝平因病逝世,在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她接任公司領導人,但僅僅三年多,就交出一張傲人成績單。

陳慧玲任內市值成長金額94.17億元(新台幣),累計總股東報酬率167.8%,尤其公司獲利能力驚人,任內平均EPS 9.1元,在上櫃企業前10強當中,成績僅次於環球晶圓暨中美矽晶董事長徐秀蘭。

円星科技的英文名稱是「M31」,也是業界習慣的稱號,主要從事高速傳輸介面矽智財IP與基礎元件IP設計,以及整合性的解決方案。矽智財IP就像是「電子零件的設計藍圖」,設計一顆晶片時,需要很多功能模組,例如記憶體控制器、USB接口等,這些模組不但複雜,且需要高度的技術與經驗。

為了節省時間與成本,晶片設計公司與晶圓廠通常不會自己從零開始設計所有模組,而是向M31這種公司購買矽智財IP。這些IP是已經設計好、驗證過的模組,可以直接整合進晶片設計中,就像蓋房子時,使用現成的水電系統設計圖,而不需自己重新設計一套。

矽智財IP是一種無形資產,不需要工廠及原料,而且設計完成後可以不斷授權使用。因此營業成本非常低,毛利率可以接近、甚至達到100%。

創辦人辭世的劇變

円星創辦人林孝平,曾擔任聯電轉投資IC設計服務廠智原科技總經理15年,是半導體界的重量級人物,於2011年離開智原,創立円星。特別取名M31,因為這是距離地球250萬光年,在地表上肉眼可見的最遙遠星系名稱,以此期許公司開發的每一個IP,都如同M31星系般,充滿無限想像與未來。

公司創辦的過程,及前10年的經營,陳慧玲幾乎完全沒有參與,若非林孝平因病辭世,她應該至今還是一位全職主婦。

「第一次進到我先生的辦公室時,他已經走了。」陳慧玲不捨地說道。她還清楚地記得那天是2021年2月23日,是公司成立10年來,她首度踏入林孝平的辦公室。即使睹物思人,但這位性格堅毅的女性領導人,並沒有被先生突然離世的意外擊倒,她深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帶領這家公司。

打破外界看衰聲浪

然而,外界似乎並不這麼想。円星科技總經理特助暨發言人蘇芷儀表示,林孝平剛過世時,很多法人大賣股票,公司外資持股比率一度創下歷史新低。外界只知道,過去深居簡出的「董娘」要接任董事長,但對她的能力、性格及行事作風一無所知,紛紛投下不信任票。

那時,才40多歲的現任總經理張原熏,也剛由副總經理升任,二人都算是臨危受命,外界甚至傳言,円星如今只是一家「孤兒寡母」經營的公司。

然而,陳慧玲很快地用實力打臉外界的質疑。2022年到2023年,公司業績不但持續成長,EPS突破12元,創下歷史新高,股價更是一度衝破千元大關,之前不信任的外資也陸續回籠。

但在證明自己之前,陳慧玲也曾經歷一段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過程。「他們(客戶)看到我的名片,心裡面就在想說,妳不過就是遺孀嘛!」很多人知道她是清大資訊博士後,還會補上一句:「喔,妳是博士喔?」「這是什麼意思?我看起來不像(博士)嗎?」回憶起這段往事,陳慧玲還是頻頻搖頭苦笑。

迎接挑戰穩步前行

回首往事,陳慧玲很感謝團隊同仁,在那段時間和她一起奮鬥,對抗外界的質疑。8月才接任董事長,11月時同仁就建議她接受外資邀請,召開國外券商法說會,以英語面對全球投資人的提問。這也迫使陳慧玲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公司發展的脈絡,很快地進入狀況。

公司穩定後,接下來面對的是快速擴張與國際化挑戰。陳慧玲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促進全球團隊的有效協作,為長遠發展奠立基礎。

舉例來說,円星2023年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據點,當地已有30餘名印度工程師進駐,為了協助台灣總部同仁與印度團隊建立遠距溝通機制,公司不僅開設英語訓練課程,更針對印度英文的特殊口音加強聽力訓練。除了語言之外,也成立促進文化融合的工作坊,讓兩地員工交流協作上的痛點,並由主管追蹤改善進度,建立持續對話與優化的機制。

互補的領導風格與總經理剛柔並濟

陳慧玲表示,自己個性直接、講話不拐彎抹角,自認有時讓員工壓力頗大。但她近年刻意調整領導風格,減少直接下指令,將決策權交給團隊及各級主管,她則專注監督執行成效。

「我現在會把講話速度放慢一點……也把頭髮留長一點,看起來會比較溫柔。」陳慧玲笑著說道,她覺得領導者該做的,不是急著給答案,而是為團隊提供合適的資源協助。她也自我調適情緒,學會遇事不急躁,將困難當作需要慢慢拆解的挑戰。

相較之下,總經理張原熏則是以「溫和謙遜」著稱。「Scott(張原熏英文名)是萬人迷,看過他的人沒有人會討厭他。」陳慧玲形容,張原熏待人誠懇、極具親和力,甚至有員工因為他的魅力與領導風格而選擇留下來。「可是他講話太間接了,」陳慧玲笑著說:「(跟同仁)講20分鐘,可能只有10秒是在批評,對方還不一定聽得懂。」

不過,這樣看似「拐彎抹角」的表達方式,正好與陳慧玲直率的風格形成互補。她坦言,雖然自己學不會張原熏的說話方式,但也從他身上學習如何說話「不讓人聽了難過」。而這種「一剛一柔」的領導組合,也讓公司內部呈現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

遭遇首度衰退從逆風中獲得經驗

然而經營企業不會永遠順風順水。陳慧玲雖然帶領公司成就歷史新高,但去年(2024年)也面對到公司成立13年以來的首度衰退,營收14.8億雖然還是歷史次高,但相較於2023年的16.1億,下滑了8%。

2024年的衰退,與一項原本高度期待的國際合作案告吹有關。

由於近年來,円星積極尋求打破單一供應鏈依賴,希望除了與台積電長期合作,也能另闢蹊徑,與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建立合作關係。這項合作從早期接洽到深入討論,歷時超過兩年,張原熏甚至一度受邀與英特爾前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會晤,情勢一片大好。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2024年英特爾不僅未如預期啟動與円星的合作案,更因自身業務與財務表現不如預期,陷入生存挑戰,甚至更換了執行長。這項突如其來的轉折,導致円星原先寄予厚望的營收動能未能實現,也成為該年度營運下滑的主因。此次受挫,讓陳慧玲更深刻理解國際合作的變數與複雜性,也成為未來推進多元布局策略時的重要參考。

擔任企業領導人,過去從來不是陳慧玲的人生選項,但既然接下了這個任務,承擔了林孝平一手創立的公司,她決定要盡力完成他的遺願,讓M31成為天空中最耀眼的一顆星。

陳慧玲 
身分/円星科技(M31)董事長
出生/1960年
學歷/清華大學資訊研究所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碩士、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學士
經歷/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益華電腦資深軟體工程師
公司成立/2011年
2024年營業額/14.8億元
主要業務/高速傳輸介面矽智財IP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