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34-5 】本集來賓:臺灣董事學會發起人暨常務理事、《哈佛商業評論》專欄作家 蔡鴻青

為什麼有些企業能越活越大,有些卻撐不過第二代?平平都是賣可樂,為什麼百事還能靠洋芋片殺出血路?LVMH 打不贏就買下來,怎麼併出一座精品帝國?這些品牌能活超過百年,不是因為命好,而是因為它們曾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做出過關鍵決策——而且,不只一次。
那台灣企業呢?當轉型壓力逼近、當接班人選難產、當產業紅利漸漸消失,我們的選擇還剩下什麼?
本集邀請《哈佛商業評論》專欄作家蔡鴻青,他研究超過一百個國際知名企業,從LVMH、三井、百事可樂、西屋,到家樂氏、SONY、唐寧茶、賓士、De Beers、萬豪、勞力士、Levi's、Prada、雅詩蘭黛等。今天,我們將從他過去十多年觀察國際品牌興衰的視角出發,一起來聊聊:
當家族企業面對傳承關卡,該不該傳承?當產業面臨轉型壓力,該不該調整方向?在局勢劇變之際,企業又該堅守初衷,還是果斷轉彎?
當決定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從別人的故事學會什麼?
想知道這些企業如何穿越危機、活出百年?想知道台灣企業如何從國際品牌的轉折中學會活下來、活得更久?立即收聽,讓國際品牌的轉折故事,啟發你的關鍵選擇。
相關文章請見〈曾與愛迪生並駕齊驅,電力巨頭西屋電器殞落的糊塗發展史〉、〈三井稱霸350年:從和服店到第一財閥〉、〈揭祕!全球首富 LVMH 如何交班?〉、〈百事可樂以彎道超車策略,建立「無冕之王」飲食帝國〉
延伸閱讀:〈百年家樂氏,兼顧商業發展與情感傳承〉、〈從SONY看創新與成長的兩難〉、〈唐寧茶背後大股東,創二代如何交棒給相隔大西洋的三代兄弟?〉、〈奔馳中的賓士面臨的成長兩難〉、〈鑽石恆久遠,De Beers如何永流傳?〉、〈遭遇「扶不起的下一代」時,萬豪如何忍痛抉擇交棒?〉、〈寶齊萊×勞力士,兩家百年企業相遇的另類永續〉、〈Levi's百年牛仔褲如何再次擦亮龍頭品牌?〉、〈穿著Prada的惡魔,有何下一步?〉、〈豪氣收購Tom Ford,雅詩蘭黛富過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