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職場開始五代同堂,「主管比員工年輕」的情況愈來愈多,代際管理成為十分重要的議題。在過去,我們十分重視「知識工作」,然而AI讓知識變得更加唾手可得,因此,讓人類智慧在代際間相互傳遞分線的「智慧工作」,重要性逐漸增加。如果企業能打造有效的世代交流機制,那麼資深員工的經驗傳承、年輕主管的視野與創新,就能在同一個團隊裡發揮雙倍力量,為組織帶來更強的競爭力。
領導力有一項關鍵,就是鼓舞人心。鼓舞人心的領導人可以提高員工士氣和生產力,並減少流失率。要做到這一點,領導人必須同時是願景家、模範,以及導師。本文介紹扮演這三個角色的具體做法。
【#161-4】如何打造充滿真誠與效益的職涯關係?
【#160-4|HBR18週年慶4】作為一位領導者,你是否知道如何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依然保持卓越?
【#160-1|HBR18週年慶1】從懵懂無知的嬰兒,到智慧成熟的大人,你知道領導力的成長過程分為七個階段嗎?
若想激發創新構想,僅僅是讓人才相互腦力激盪,恐怕成效不彰。真正的關鍵是要有「中間人」來引導長期的協作。本文提出三個步驟,讓中間人帶領創業者真正實現創新。
有些企業會為青年才俊安排「提攜人」,指定一位前輩幫助他們成長。但很多青年人才卻難以跟提攜人培養成功的關係,他們不好意思爭取機會、自我推銷,或表達需求,讓提攜人不知從何幫起。本文介紹3種策略,幫助受提攜人克服這種難關。
籃球明星克里斯.保羅(Chris Paul)在成長的階段,就向家裡的楷模學習。上了大學,他接受一名頂尖教練的指導;開始踏入美國職籃(NBA)的職涯時,也充分吸收了聯盟前輩的經驗。如今38歲的保羅,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他曾經12次入選全明星賽,效力過許多職業球隊,並擔任美國籃球員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主席一職長達8年,咸認是歷來最佳控球後衛之一。他的新書是《61》(Sixty-One: Life Lessons from Papa, On and Off the Court)。
安排職場前輩指導後輩的機制十分常見,但經常流於表面功夫、充滿利益交換,甚至引發矛盾與爭端。該如何建立穩固良善的指導方針,打造充滿真誠與效益的職涯關係?
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最需要導師指導計畫的員工,反而最不會主動參與這類計畫;該研究也計算出,若進行全員的強制指導,投資報酬率竟高達870%!給員工的導師指導計畫,其真實的效益究竟為何?
我們深信努力工作是發展職涯的基本道理,但這份努力經常「用錯力」,讓我們白忙一場,或者徒勞無功。比起「努力」地工作,「聰明」地工作更具效益,而且不只對個人貢獻者而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領導人也能有意識地帶領團隊「聰明」地工作,將會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