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全球關稅大地震!領導者如何透過「Ikigai」找回掌控感?

全球關稅大地震!領導者如何透過「Ikigai」找回掌控感?

HBR-CC/shutterstock AI

全球局勢動盪,已給企業領導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川普的關稅策略更讓情勢雪上加霜。在這種關鍵時刻,與其咬牙苦撐,不如透過日本的「Ikigai」哲思心態,重新找回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全球關稅新政策,引發了全球企業領導人的巨大壓力與不安。這項政策,讓原本已疲於應付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變動、AI產業變革,以及世代人才差異的企業高階主管們,更添一層嚴峻的挑戰。

這樣的外部衝擊,不只是營運與財務層面的挑戰,更是一場對高階領導團隊的心理韌性,以及策略重塑能力的「壓力測試」。

當變動成為常態,光是撐住還不夠

在關稅數字公布前,我為多家企業進行高階主管的個別教練時,無論產業別為何,他們的內在掙扎卻出奇地相似。

有人反覆問自己:「我還能撐多久?」「如果我倒下,整個組織會怎樣?」也有人坦承:「我其實好想逃。但在這樣的局勢下,我不能當逃兵,我只能撐下去。」

這些話語,說的不只是疲憊,更是角色意義的動搖。當每天的工作只剩下「被追著跑」,即便策略正確,也可能感到深深的無力。

這篇文章,就是寫給這樣的你——一位站在混亂前線的領導者。在這個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時代,光是「撐住」已不夠,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審視內在恐懼,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意義與熱情。

與其苦撐,不如先釐清內在恐懼

當外部局勢劇烈變動,短期應變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問題是:你是否願意先停下腳步,誠實面對內心這幾個提問?

  1. 當你看到那串關稅數字,最讓你不安的是什麼?是毛利空間壓縮?客戶可能流失?還是你擔心團隊士氣會瓦解?
  2. 這份恐懼背後,是否藏著某段你不願再重演的經驗?是曾經關廠的創傷?利潤下滑後被究責的羞辱?
  3. 如果現在可以放下恐懼,你最想立刻做的是什麼?是為同仁打氣?主動與客戶深度對話?還是大膽規畫新的戰略方向?

這些問題,將引導你超越被動應對,進入更深層的自我覺察與行動選擇。

從Ikigai出發:為角色注入新意義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提出「Ikigai」(生き甲斐,指「生之意義」)的概念,指出人真正的動力來源,來自以下四個面向的交集:

  1. 你熱愛什麼(What you love)
  2. 你擅長什麼(What you are good at)
  3. 世界需要什麼(What the world needs)
  4. 別人願意為你的什麼付費(What you can be paid for)

Ikigai

nu kristle/shutterstock

對領導者而言,Ikigai 並非哲學命題,而是組織治理的核心策略。

你可以從這三個提問開始:

1. 我的熱情與價值在哪裡能被真正發揮?

是帶領團隊突破?洞察政策風向?還是用新商業模式翻轉局勢?找回你「依然會興奮」的事,是在危機中保持韌性的關鍵。

2. 我現在做的,是「值得我做的事」嗎?

試著從日常決策中抽離,問自己:「這是我唯一能做的嗎?有沒有哪位團隊成員其實更適合?」——這樣的提問,不只是效率優化,更是領導升維。

3. 我想為這世界留下什麼?

當市場選擇保守時,真正的領導力是從「守成」邁向「創造」。這波關稅震盪,是否可能反而成為契機?例如,推動在地供應鏈化?更永續的商業模式?或更有價值的新產品?

寫下你的「角色使命聲明」

經過這些提問後,試著寫下此刻的「角色使命」。例如:

「做為企業領導人,我的核心角色,是在地緣政治不確定中,主動與客戶對話、掌握痛點,推動供應鏈與商業模式的轉型。在全球變動中,我希望我的決策能讓組織不只是生存,而是升級。」

這段話不只是給他人的說帖,更是讓自己在混亂中對齊方向的北極星。

結語:策略與精神,缺一不可

在這個局勢翻轉的年代,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新工具與新解法,更需要回到最根本的提問:「我是誰?我為何而戰?我想站在世界的哪一個位置?」

真正成熟的領導者,不是死撐到最後,而是在風暴之中找到再出發的契機。

若能以 Ikigai 重啟內在動力,並讓組織策略與個人核心價值對齊,這場關稅風暴,或許正是個人與企業進化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