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務 畫出「策略性×政治敏感性」座標,調整你的中國生意經

畫出「策略性×政治敏感性」座標,調整你的中國生意經

NurPhoto/Getty Images

儘管中國市場近年面臨諸多挑戰,對於全球企業來說依然不可忽視,那該如何應對?不妨先觀察兩大關鍵因素——北京的策略優先要務,以及商業營運的全球政治敏感性,據此將行業劃分為四大類型,再依據自身所在的象限,尋求相應策略。例如,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產業則屬於「低優先策略」與「低敏感」範疇,在此領域,企業可聚焦於靈活創新與本地化策略,以抓住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

當北京推出一連串有些歡迎、有些限制外國投資的政策,且川普政府再次引發人們擔憂新一輪的關稅、出口管制,以及中國的潛在報復即將到來之際,有在中國營運的全球企業領導人,正面臨一個不確定性的完美風暴。中國經濟放緩也對某些產業的多國籍公司造成實際的財務損失,未來前景並不明朗。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中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重要的製造業強國。此外,單單是中國的規模——擁有超過 14 億人口和急速增加的中產階級——對於尋求長期成長和強化競爭優勢的企業來說,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市場。

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市場策略、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的傳統架構已不足以應對。全球企業領導人必須重新調整自家的策略,以便應對這些複雜情況。運用我在中國經濟政策和美中科技競爭方面的經驗,我提出一個 2×2 的架構,高階主管可以用來從兩個關鍵面向重新思考自家的中國策略,這兩個面向是:北京的策略優先要務,以及商業營運的全球政治敏感性。我將用真實世界的成功案例,針對每個象限建議一些策略,首先關注高度優先和高度敏感的產業。全球領導人若是制定與這個模型一致的策略,就可以在日益不確定和持續變化的環境中,開闢一條通往復原韌性和成長的道路。

高度優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