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企業領袖100強」,今年再度重磅登場!(調查/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美國6月份通貨膨脹達9.1%,創40年紀錄,儘管聯準會今年已經升息1.25%,由於6月份數據超過預期,市場判斷聯準會7月份升息幅度會落在0.75%至1%間,年底利率應會超過3.5%。
你能想像有哪家企業能從地主變成全球首富,並且將旗下啤酒事業一路換手,成為全球龍頭嗎?
《在工作新世界競爭》一書的作者啟斯.費拉齊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訪問,談到不斷有人在討論:「大家什麼時候都要『回去』工作?」。費拉齊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我們應該以這次的機會為轉捩點,而不是設法回到疫情前的世界。我們需要學習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是『前去』工作,而不是『回去』工作。
近日台積電改向文組招手,宣布要招聘政治學博士,引發討論。國際化趨勢下,各領域皆需才孔急;然而千軍易得,一將難尋,適任的高階主管更是企業多角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幾年,行銷長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不但受到許多約束,甚至許多全球性企業都取消了行銷長一職;然而根據研究,只要管理得當,行銷長對全球業務的成長,其實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但這一點,許多領導人仍未知曉……
近來,關於台灣的家族企業是否存在「去家族化」的現象,始終是管理界的熱門話題。各家觀點不一,也各有支持說法。本文兩位作者專注研究家族企業,他們援用經濟新報資料庫二十年來的數據,發現了什麼趨勢?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與公眾價值經濟學教授瑪麗安娜.瑪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認為,若要解決重大的全球問題,企業必須重新思考資本主義和彼此協作的方式。
即將歡慶30週年的台灣萊雅,今(28日)一早傳出震撼消息。已擔任台灣萊雅總裁超過十年的陳敏慧,今早宣布,7月1日起,將正式從萊雅集團退休,為她「25年的美麗冒險」劃下句點。
20、30年前開始的創業家,成為現在的家族企業。在華人社會「談接班就是談遺囑」的情況下,西方社會又是什麼景象?長期研究台灣家族企業的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分享雀巢公司、及LVMH集團的精彩發展歷程。
國際企業在當地國也要有落地生根的思維,與在地政府、員工、供應鏈良性互動,才能成長茁壯。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