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策略意圖

策略意圖

Shutterstock.com

1989年,時任倫敦商學院講師的哈默爾和密西根大學教授普哈拉,共同寫下這篇《策略意圖》時,就預示著管理學中一支重要的新力量已經到來。哈默爾和普哈拉認為,西方公司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因此難以突破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通過加快組織學習的步伐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後者會培養員工追逐成功的企圖心,並藉由在全世界傳播影響力的願景,來維持這種企圖心。這就是小松株式會社著手「包圍開拓重工」、佳能設法「擊敗全錄」所運用的策略。哈默爾和普拉哈更進一步描述了日本公司的四種競爭性創新方法:建立層層優勢、尋找競爭對手的盲點、改變參與條件、透過合作展開競爭。這篇文章也獲得了隔年的麥肯錫獎。

今天,許多產業的經理人都在努力趕上全球新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它們將產線移到海外,尋找更低的勞動成本;對產品線進行改革,以獲取全球性的規模經濟;建立品管圈與及時生產制度,並採用日本的人力資源做法。當競爭力仍看似遙不可及時,它們會結成策略聯盟,通常是和一開始就顛覆競爭平衡的公司結盟。 

雖然這些措施都很重要,但這些公司只求模仿的少之又少。太多公司花費巨大精力,只為了重新複製競爭對手已經享有的成本和品質優勢。模仿可能是出自最真誠的恭維,卻無法再現競爭優勢。建立在模仿之上的策略,對已掌握策略精要的競爭對手來說毫無祕密可言。此外,成功的競爭對手很少停滯不動。因此,許多高階主管覺得被困在一場看似永無止境的追趕遊戲中,經常因為競爭對手的新成就而驚異不止,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對這些高階主管和他們的公司而言,要重拾競爭力意味著必須重新思考許多基本的策略概念 [1]。但「策略」已經發展成熟,西方公司的競爭力卻隨之式微。這可能只是巧合,但我們認為不是。我們相信,諸如(資源和機會之間的)「策略適配」(strategic fit)、(低成本、差異化、專注的)「基本競爭策略」(generic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