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哈佛新思維〉從勇敢決策到激勵人心,不確定年代的領導力五部曲
哈佛新思維〉從勇敢決策到激勵人心,不確定年代的領導力五部曲
- 領導
-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編輯部 HBR-CC Editorial Department
- 2025/09/06

HBR-CC Staff/Ideogram
全球政經局勢瞬息萬變,從貿易戰到AI革命,企業領導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不確定性。但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在混沌中領導的核心能力?本期「哈佛新思維」聚焦不確定年代的領導力,精選5篇文章,從決策勇氣到團隊激勵,帶您掌握關鍵領導技能,在變局中重新找回方向與主導權。
關稅升溫、AI顛覆、供應鏈重組⋯⋯在當今劇烈變動的環境裡,企業領導人早已無法照劇本走。你是否也經常卡在猶豫不決的十字路口,不知該轉型、該穩住,還是先觀望?一邊是持續惡化的市場壓力,一邊是動輒失控的內部情緒,身為領導人,你必須帶頭前行,卻經常發現寸步難行,愈想改變,愈走不動。
本期「哈佛新思維」精選5篇文章,聚焦企業領導人在當前局勢下最常卡關的5大挑戰:培養面對未知的勇氣、制定真正能開創新可能的策略、執行決策應注意的關鍵因素、透過日常管理穩定團隊節奏,以及在信心低迷時如何激勵團隊重燃動能,協助你在不確定中重新找回方向與主導權。
培養勇氣,讓你大膽面對不確定性!
現在是一個政治、經濟、技術等各領域都變化快速的不確定時刻。面對這個情勢,許多企業領導人都手足無措,或是乾脆選擇暫避風頭,靜待黎明。然而,幸運之神眷顧的是勇敢的人,而不是凡事小心翼翼的人。
所謂勇敢,就是儘管面臨恐懼,仍願意大膽前行,往目標邁進。與其說這種性格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不如說是一種選擇,領導人可以透過後天習得。學習的策略有5個:
1. 創造正向敘事
對自我、環境、乃至世界的理解,都是影響自己能否勇敢前進的關鍵。領導人可以找出道德目標,將自己的工作連結到你或企業所重視的價值觀。一般來說,人們若是有道德原則當做依據,更容易克服恐懼,勇敢行事。
2. 培養自信
自信源於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挑戰。領導人可以透過刻意訓練,把技能練到爐火純青,習慣成自然,遇到變局也能有信心展現最佳反應。
3. 小步前進
大膽行動不一定是大步前進。在混沌不明的環境裡,先以小步前進,客觀評估目前處境,蒐集所有可用資訊,接著組合這些資訊來找出環境的意義,然後就採取行動,看看是否要重新蒐集資訊。
4. 建立人脈
勇者很少是踽踽獨行的英雄,更多時候他的背後都有一個團隊在協助。領導人可以向盟友尋求情感支援、向有資源的人取得資源,以及向批評者尋求回饋意見。
5. 保持冷靜
遇到突發狀況,領導人有可能僵住不動,或是乾脆逃避。其實,有些具體的身心活動可以幫助領導人減輕恐懼,例如練習照顧自己(吃飽睡飽,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或是進行一些小小的身心儀式(例如穿上幸運色的衣服)。
不確定年代的策略力,來自三大關鍵
數位轉型、敏捷方法、組織重塑……這些名詞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當所有企業都急著「轉」,你真的知道該怎麼轉嗎?在不確定的時代,策略不能只是重組流程,而是要靠3大核心能力來校準方向、開創可能:
1. 打造能與不確定共處的人才
策略不是一份文件,而是人做出來的決定。但大多數人從未受過「如何面對未知」的訓練。成功企業已開始培養團隊的心理韌性與認知彈性,把不確定視為機會之門,而非風險來源。這不只是情緒管理,更是一種競爭優勢的技能組合。
2. 建立能不斷實驗的組織
真正敏捷的組織不是會開會的那種,而是會「做實驗」的那種。從扁平結構、共治制度,到短期試驗與員工自主權,關鍵在於讓前線有權創造與嘗試。正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說:「把實驗次數從100次拉高到1000次,你就會看到創新的倍增。」
3. 把策略當成一種創造力
傳統策略像蓋城堡、下棋;新時代策略更像衝浪——你得先創造浪潮,再學會駕馭。以賓士(Mercedes-Benz)為例,他們透過設立企業風險型新事業RepairSmith,成功打入利潤豐厚的維修市場。策略不再只是分析與配置資源,而是主動形塑市場。
策略不該只是反應變化,而要創造變化。這3大能力——面對不確定的人、能實驗的組織、具創造性的策略思維——是企業在未知中前行的關鍵。不確定性不是敵人,而是下一波機會的起點。
變動挑戰下,領導的「三不三要」原則
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裡,領導人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做出正確決策,更在於如何在資訊不完整、情勢混沌中,仍保持冷靜、穩住節奏。
專家指出,當情勢混沌、資訊不透明時,更多數據未必能帶來更好判斷,反而可能拖慢決策。領導人在這種情境下,應訓練自己在少量數據中辨識「不尋常的資訊」,從那些違反常規、令人意外的訊號中,看出局勢的轉變正在發生。
除了調整判斷方式,以下的「三不三要」原則,可做為面對不確定時的具體行動指南:
1. 不要倚賴積極傾聽,要運用積極提問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延後問「為什麼」反而更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跳脫舊有框架,看見那些令人驚訝的不尋常訊息,從中發現真正的轉變訊號。
2. 不要只優化計畫,要訓練制定計畫的人
你無法預測未來所有的狀況,但可以讓團隊習慣即時調整、協作規畫,打造真正有韌性的組織。
3. 不要壓抑情緒,要學會重設情緒
恐懼與憤怒並非錯誤反應,而是大腦對情勢不尋常的警示。與其壓抑,不如停下來覺察:這真的是迫切危機,還是情緒反應過度?穩住情緒,才能看清局勢、做出正確行動。
追求轉型,也要確保團隊穩定
轉型計畫經常會遭遇員工的反抗,這是來自人類心理需求的訊號。如果員工窮於應付不斷變動的指標,對即將會發生什麼也缺乏掌控感,他們的工作歸屬感與價值感就會下降,績效自然受影響。
因此,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組織不僅要促進轉型,也不能忽視「穩定管理」(stability management)。如果說變革管理聚焦於改善無效益的事物,那麼穩定管理要著手的,即「是什麼讓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產生效益」。穩定管理不是拒絕變革,而是維持一種持續的組織紀律,幫助員工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感到踏實,維持生產力。
要落實穩定管理,領導人可以把握3個方向:
1. 重視團隊的完整
團隊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中介,團隊的凝聚力會影響工作體驗。若一個人在團隊中能感受到來自周圍的支持,會更有歸屬感,進而提升績效。
2. 建立持續的儀式
固定的儀式可以穩定軍心。相約在會議前互相表揚、舉辦午餐會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都能在不確定中提供穩定的節奏,幫助團隊成員調理不安的情緒。
3. 運用真實的語言
比起粉飾太平或欠缺人情味的公式化宣言,員工更希望領導人以坦承、真實的話語來溝通;哪怕要傳遞殘酷的資訊。領導人若能以真誠的態度說明情勢,反而能帶來安全感。
企業追求成長、創新與效率固然重要,但若缺乏「穩定」做為心理基礎,就如同在沙灘上蓋城堡。真正的領導,不是以「變革」之名製造更多不確定,而是幫助人們在混亂中找到可依循的節奏。
領導人不能只是撐住,更要懂得釋放團隊的能量
當你的團隊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恐懼時,你身為領導人,既要安撫和支援自己的團隊成員,又要讓他們承擔責任,確保他們盡力推動組織發展,這確實相當不容易。此時,你要秉持一個核心理念,那就是你管理團隊的方式,不但要對組織的發展有意義,同時也要對團隊成員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有意義。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1. 以正確的方法來面對自身的壓力
主管也是人,當工作壓力攀升時,身為主管的你也會受到影響。你可能會擔心自己職涯的穩定性,但不能讓這些情緒影響到你的團隊。你需要有應對機制和牢靠的支援系統,例如與教練、治療師或導師學習如何克服自己的焦慮。當做為主管的你更加專注於當下、更有自信,你就會為團隊帶來更多的穩定感。
2. 敞開心胸,展開棘手話題
假裝沒有看到問題,似乎很容易,但研究顯示,忽視團隊的不安和焦慮,其實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你應該以身作則地要求團隊成員敞開心扉。你可以跟團隊說:「我感到焦慮和恐懼,我想你們可能也是。」此舉能表達深刻的同理心。坦然討論棘手話題有助建立信任。但也不要讓討論演變成抱怨大會,而應該把重點擺在成長發展的機會,告訴團隊,這是我們展現韌性和適應逆境能力的大好時機,給團隊帶來希望。
3. 掌握能激勵團隊的關鍵做法
身處不確定的時代,如果你無法提供加薪和升遷的機會,你需要尋找其他方法來激勵和鼓舞員工。研究顯示,給予員工工作自主權、學習機會和有意義的工作,可能更有效果。另外,讓團隊成員對於工作時間和地點有更多的控制權,以及有機會建立人際關係等等,也都是當今員工渴求的。
4. 幫助你的團隊保持專注
在困難時期,員工自然會感到分心,失去動力。為了讓你的團隊保持專注,團隊會議要簡短快速,並加強一對一確認最新進展。主管要確保員工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所需的資訊和資源。每週甚至每天預留更多和成員談話的時間,會讓他們感覺連結更緊密,且在需要時有主管的支持。這樣能讓團隊成員遠離低價值工作,並專注於更有價值、有意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