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投入 四大領導魔法讓員工敬業度翻倍!工作也能像追劇一樣上癮

四大領導魔法讓員工敬業度翻倍!工作也能像追劇一樣上癮

HBR-CC Staff/Ideogram

許多主管在不知不覺中採用錯誤的領導方式,不僅削弱員工的敬業程度,甚至影響整個組織的長期發展。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敬業員工已成為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本文分享主管如何運用四大「領導魔法」,讓員工像追劇一樣愛上工作,不再將工作視為責任,而是投入熱情、打造充滿活力的高效團隊。

阿輝是一家企業的資訊主管,常常覺得底下的員工每天一上班就只想下班,做事一點都不積極,專案出問題也在互相推卸責任。可是,他的部屬小穎認為,阿輝整天高談企業文化,說員工要互相幫忙、有問題要立即反映,可是員工真的提出問題時,他卻沒有認真傾聽;員工需要阿輝幫忙時,阿輝躲得比誰都還遠。

阿輝的故事絕非個案。許多主管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以錯誤的領導方式,損害員工的敬業程度(employee engagement,又譯「員工投入」)。這不僅影響單一員工,更有可能擴及團隊,甚至妨礙整個組織的長期發展。

本文將深入探討領導對員工敬業度的影響,並提供4種實用的領導方法,幫助主管轉型為「領導魔法師」,打造一個讓員工充滿活力、熱愛工作的團隊環境。

員工敬業度的三大隱形殺手

主管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的領導方式正是破壞員工敬業度的最大元兇。以下是三種常見的錯誤領導方式:

1. 低估員工

員工如果覺得受到低估、不被賞識,很有可能讓他們出現「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現象:只想完成最基本任務,不願付出更多心力。如果主管沒有肯定、甚至沒有看見員工的努力,就會導致員工不信任主管,因而缺乏動力,不願全心投入工作。

2. 剝奪員工的個人生活

許多員工,尤其是新世代的年輕人,不會將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當工作過度占據個人生活,導致員工為完成工作而犧牲自己或家庭時,他們的敬業程度就會降低。如果主管要求員工隨時隨地投入工作,並懲罰那些不願或無法即時回應主管要求的人,會讓員工疲憊不堪,就算績效優異,長期下來也會失去工作動力。

3. 沒有進行坦誠的對話

主管如果沒有處理對員工非常重要的議題,沒有據此與員工進行坦誠的對話,告知公司可以提供的支援、可以做出的改進,也會影響到員工的敬業程度。

激發員工敬業的四大領導魔法

在了解哪些領導行為有害之後,接下來我們介紹4種證實有效的領導方式,幫助你提升員工的敬業度。

1. 「重要性」很重要,讓每位員工都覺得自己不可或缺

在職場中,讓員工有歸屬感固然必要,但讓他們覺得自己重要(mattering)卻更重要,也就是覺得自己對身邊的人意義重大,因為受到他們看重、能夠帶給他們價值。重要性是一種非常根本的人類需求,如果沒有它,員工就會覺得自己被忽視,進而造成職場孤獨、敬業度低迷。

重要性並不是來自公司給予員工的高薪或福利,而是透過日常的人際互動來培養。主管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努力讓員工感受到他們的價值和貢獻。這需要從3個層面著手:

首先,認真觀察和傾聽員工。主管需要花時間注意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並專心聆聽他們言語背後的含義與感受。你可以透過具體而明確的問題,而不是制式化的簡單問候語,來深入了解員工的真實處境與感受。

其次,肯定員工的獨特價值。這不僅僅是感謝他們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指出他們的獨特才能(優點、觀點等),並說明這些才能怎麼影響團隊和公司。同時,透過分享真實的顧客經歷或同事經歷,讓員工看到自己的實際影響力,證明他們的重要性。

最後,讓員工覺得自己不可或缺。你要很清楚向員工說,就算是微小的任務,對於更大的目標或願景來說也非常重要。你可以運用「攀梯向上」(laddering)的方法,將個人的小任務放在階梯的最底部,連結到上面一階的小目標,再逐級連結到公司的最大目標。這樣員工就能清楚看到他們自己對公司的重要性。

2. 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

信任,是所有高效能領導力的基礎研究指出,如果員工非常信任他們的主管,那麼他們對工作的投入會是那些不信任者的8倍。那麼,主管該如何建立這種深厚的信任呢?

首先,要與所有部屬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代表你要樂意和他們說話,並努力尋找彼此的共同點,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其次,你要言行一致。大多數主管自認言行一致的程度,其實高於員工認為他們言行一致的程度,因此主管必須主動檢視自我認知和員工認知的差異,確保言行可以合一。簡單說,就是主管一旦向員工做出承諾,就必須說到做到。最後,你要具備專業知識。這是建立信任的第三個要素。你要時時問自己: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職務?你的專業知識是否跟不上時代?其他人是否相信你的看法與建議?

只有當你與員工有良好關係、言出必行,並擁有專業知識,他們才會信任你,也才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關心,進而願意將精力、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3. 實踐「工作即產品」思維

在大缺工的今天,員工不再只是被動找工作,他們更像是消費者,主動選擇工作,就像顧客選購產品一樣。主管如果能夠換個角度,將工作視為產品,並將員工視為顧客,深入思考員工「購買」工作是為了什麼,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這種「工作即產品」的思維,意義就在於主管必須主動設計這份產品,來讓員工每天都願意繼續購買他的工作。

員工購買工作的動機不只是薪資或歸屬感,他們也可能是為了有趣的待解之謎、值得挑戰的對手,甚至是避開單調的家庭生活、讓生活有節奏等。同時,他們也會考量工作的成本,例如通勤時間、缺乏自主權、必須與同事社交。因此,主管應該像設計師傾聽顧客需求一樣,學會傾聽員工的偏好。

要落實這種思維,主管必須和人資部門合作,重新設計員工的工作體驗,並適時修改這項產品,來滿足員工的需求。這樣就能提升員工的敬業度,更能為公司開創新的成長動力,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4. 打造有意義的團隊儀式

員工敬業度低迷時,主管可以建立一些例行的「儀式」,來提升團隊的凝聚力與敬業度。儀式二字聽起來很有宗教感,但它其實就是團隊成員定期參與的一些集體活動,具有特殊的涵義,像是每月開會檢討工作流程是否順暢、定期聚會一起討論工作以外的話題、每次開會前先詢問彼此近況。研究顯示,擁有更多儀式的團隊,會有更高的員工敬業度,以及心理安全感。

要打造有意義的團隊儀式,主管必須:首先,以信念領軍,你要相信儀式能幫助您的團隊,並積極推動。其次,賦予儀式意義。主管要和團隊成員共同賦予儀式重要的意義,例如,具體目標為何、組織目的為何。最後,虔誠參與。儀式必須是工作的核心成分,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額外活動。它們應該放在行事曆上,並與重要的會議一樣受到重視,而且主管也必須親自出席。

結語

在現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員工是否敬業,已成為公司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而敬業的關鍵就在於對工作有愛,而非單純將工作視為責任。就像許多人會花一整晚、甚至一整天追劇一樣,不為什麼,就為了你對那部劇有愛。

透過本文提出的4種領導魔法,每位員工都會熱愛他們的工作,而你的團隊、組織也將因此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