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華人家庭五姊妹的么女(唯一出生於美國者),宗毓華小時候聲音輕柔,擔任學生會幹部時終於勇敢發聲,後來還成為首批知名的非白人女性記者之一。1993年是她的職涯巔峰,當年她成為CBS晚間新聞的共同主播,但她擔任這個職務僅僅兩年。她休息一段時間帶孩子,主持一些其他節目,最後選擇退休。她的《宗毓華回憶錄》(Connie: A Memoir)現已出版。
工作的型態大幅轉變,頻繁跳槽不再被污名化、躺平成為趨勢、自由工作者比例增加、AI發展帶來的衝擊……這都讓個人的職涯未來與人資管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把傳統的階梯式職涯發展,變成職涯組合,也就是不再追求純粹的向上晉升,而是可以考慮橫向發展、培養多樣性技能,提升職涯韌性。
工作失去動力,完全不想投入,這是很多人在職涯會遇到的經驗。但改善的建議多半著眼於管理階層,員工該如何自救?本文提出DEAR解決方案,助工作者重拾熱情,展現最佳績效。
弗萊明(Renée Fleming)小時羞澀,她認為成年後會像父母一樣成為音樂老師。然而,她卻成為她那個時代首屈一指的美國女高音,在全球各地的歌劇院演出,並贏得5座葛萊美獎。她在其他領域也大放異彩,像是灌錄獨立音樂(indie)唱片、演出百老匯角色、擔任表演藝術公司顧問及藝術總監,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大使。她最近一項計畫是籌備出版《音樂與心靈》(Music and Mind)一書,探討藝術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121-5】本集來賓:公信電子總經理 吳惠瑜
【#121-4】你是否曾被公司的裁員風暴掃中,而被迫淪為受害者?
【#121-1】職場上每個人都會遇到職場委屈和挫折,感到沮喪或低潮,然而韌性不代表毫無動搖,而是指積極應對各種逆境。
【#119-4】你是否常被人說「想太多」?
【#118-2】不用急著離職,也能找回工作熱情?
【#118-1】你是否也在為工作感到迷茫,開始懷疑自己「為何拚命」?
面對至親至愛的離去,如果悲傷難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度過這場巨大風暴?哪些行為和思維,可以幫助幫助我們熬過痛苦?三十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研究思維過程會如何影響復原力。本文作者露西.霍恩(Lucy Hone PhD)是研究「復原力心理學」的專家,她以自身的喪女之痛作為經驗,刻意採用已知的復原力策略,積極化解悲傷。本篇分享其中一種作法:正念(mindfulness),希望有同樣經驗的讀者皆能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