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戴維斯(Viola Davis)生於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一處曾是大農場的地方,後成長於羅德島(Rhode Island)。戴維斯成長時受盡赤貧、霸凌、種族主義與虐待之苦。她透過演戲找到困境的出路,並畢業於茱莉亞學院(Julliard)。她的個人角色突破之作是2008年的電影《誘.惑》(Doubt),也憑本片首度榮獲奧斯卡提名(如今已4度獲得該獎提名)。她曾演出《姊妹》(The Help)、《心靈圍籬》(Fences)、電視劇《謀殺入門課》(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藍調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女王》(The Woman King)。戴維斯也是一名敢言的人權倡議者,著有回憶錄《找尋自我》(Finding Me)。
籃球明星克里斯.保羅(Chris Paul)在成長的階段,就向家裡的楷模學習。上了大學,他接受一名頂尖教練的指導;開始踏入美國職籃(NBA)的職涯時,也充分吸收了聯盟前輩的經驗。如今38歲的保羅,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他曾經12次入選全明星賽,效力過許多職業球隊,並擔任美國籃球員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主席一職長達8年,咸認是歷來最佳控球後衛之一。他的新書是《61》(Sixty-One: Life Lessons from Papa, On and Off the Court)。
【#99-4】你如何解讀「韌性」?還在做職場上的煉金鋼鐵人,表現堅強卻又疲憊不堪嗎?
【#99-2】面對人生的重大挫敗,怎樣才不會一蹶不振?你需要先從善待自己開始做起。
【#99-1】每個人的一生都不能保證一帆風順,當面對重大挫敗,你會如何走過難關,再創第二人生?
【#92-1】資料顯示,美國知識工作者有25%的時間都浪費在處理資料,而每年也造成近9000多億的美元損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你是否也身陷資訊焦慮中?
今年1月,Google裁員12,000 人,本文作者正是其中之一。他分享自己如何經歷過渡時期,並提出有研究根據的因應策略:自我照顧是第一要務、注意自己在責怪誰、培養信心、專注在你真正想要的。
明明已經忙到分身乏術,但一想到要開口求助,許多人就感到退卻,寧可自己承擔,最後精疲力竭。為何開口尋求幫助這麼難?
2022年的世足盃上,美國隊擊敗伊朗引起關注,連帶總教練格雷格.貝哈爾特(Gregg Berhalter)成為話題人物。近期,貝哈爾特因與一名球員產生糾紛而被爆料,陷入巨大的紛爭之中,他如何度過這種艱難的時刻?
你曾有過感到很羞恥,恨不得原地消失的經驗嗎?比如在會議中被當場駁斥、被告知裁員、工作出錯被他人指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曾經被霸凌……恰當的羞恥感固然是自我砥礪的動力之一,但過分的羞恥感會令人退縮,讓你裹足不前,與社群漸行漸遠,甚至產生自我貶低的負面情緒。該如何把自己釋放出來?
面對充滿挑戰與不確定的市場,企業需要有韌性,才能逆風前行;同樣地,人也需要韌性,去面對各種逆境。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挫折、意外、打擊,所以會沮喪、悲傷、陷入低潮;而「韌性」在此處並非指「堅強面對」或「毫無動搖」,如果你認為一個員工具有韌性,就是指他無論在什麼情況都能積極正向、努力奮鬥,那就是很大的誤解!
FOUNDER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ONAL PURPOSE AND VALU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