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轉換 當躺平、頻繁跳槽成為趨勢……請以「職涯組合」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當躺平、頻繁跳槽成為趨勢……請以「職涯組合」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It's Time to Rethink Traditional Career Trajectories
- 職涯轉換
- 愛普蘿.芮尼 April Rinne
- 2024/05/03
Westend61/Getty Images
工作的型態大幅轉變,頻繁跳槽不再被污名化、躺平成為趨勢、自由工作者比例增加、AI發展帶來的衝擊……這都讓個人的職涯未來與人資管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把傳統的階梯式職涯發展,變成職涯組合,也就是不再追求純粹的向上晉升,而是可以考慮橫向發展、培養多樣性技能,提升職涯韌性。
過去幾年迎來了勞動力、工作場所,和工作負荷方面的海嘯式變化,改變的遠遠不僅是遠距工作和混合式工作而已。工作的幾乎每個層面都多多少少有了變化。幾個世代以來,人才都在質疑如何、在哪裡、與誰一起工作,甚至為何追求特定的職業或建立特定的專業身分。組織既是這些轉變的給予者,也是接受者。一方面,企業受到這些力量的影響,並面臨來自多個(且常是相互競爭的)利害關係人的壓力,要求企業做出負責任的回應。另一方面,企業擁有前所未見的機會,可以主動制定能在未來數十年正向塑造工作的新規範、結構,和政策。
請根據職務、職涯,和工作的未來會發生多大程度的變化,來考慮以下跡象:
- 跳槽的污名正在消失,2022 年有 22.3%的 20 歲以上工作者,任職一年或不到一年(33%的人工作不到兩年),而且員工流動率沒有太多減緩的跡象。
- 自由職業和獨立工作的成長速度持續快於傳統就業,目前占美國勞動力的 36%。
-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或稱「在職離職」)和「躺平」是持續的趨勢,也是對工作場所規範和期望的一種抗議形式。
- 即時工作(insta-work)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正在大幅超越傳統的求職和面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