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另闢成長蹊徑

所有企業都希望能經營得長長久久,而且不斷成長,永遠不會遇到瓶頸。 但大多數透過開發新產品及收購來追求成長的企業,他們的表現卻與市場的期望落差非常大。 一個頂尖的經理人,會執行何種策略,填平這段成長的落差?
大部分企業早晚會遇到這樣的瓶頸:他們的內部成長能力,再也追不上董事會和執行長期望、投資人要求的成長率。從表1看來,《財星》(Fortune )五十大企業,在進榜之前的五年,營收平均成長率為9%到20%,在進入五十大的那一年則會達到29%(通常是透過大舉併購而達成的)。不幸的是,在躋身五十大企業之後,其中有高達93%的公司,營收成長率再也沒有突破2%的水準。股市的反應也很無情:隨著這些公司營收不振,股價平均重挫61%之多。



這些企業多多少少可算是本身成功的犧牲品。當初他們能夠長期保持高成長率,是因為他們恰好身處高成長的產業。只不過,一旦所屬產業的成長趨緩,那個事業單位就再也無法締造投資人早已視為理所當然的好績效了。有些企業為了刺激事業單位的成長,不惜把商業模式延伸應用到其他不合適的領域;有些則是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卻沒有能力經營。更常見的是,企業訴諸併購的策略,成果卻讓人很失望:長期看來,有65%的併購案造成公司價值不增反減。一位與我們合作過的執行長說得好:「我們的收購決策老是出錯,不僅價錢付得太高,也沒整合好,結果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績效。在過去,這類活動不但沒有增加公司的價值,反而對內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