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行銷研究所高級講師,曾任吉列(Gillette)、山繆亞當斯(Samuel Adams)和AT&T 等公司的品牌經理。
一家祕魯在地服飾公司,為了邁向國際,必須找出明確的自我定位,才有機會與一家全球品牌分庭抗禮。但在提出四個概念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時,似乎愈來愈失焦,而且離創辦人完整描述企業核心價值的理想,也愈來愈遠了……
一家百年零售老店面對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找了一位新總裁進行大改造。這位新官上任的最重要動作,就是取消折扣的花招,結果業績更往下探底,顧客不斷流失。究竟,該不該給這樣的新定價模式時間?又,該給多少時間?
擁有最佳機會,來評估做善事的效果。
你是否以消費者想要的方式和他們建立關係?企業若要了解目前的顧客關係組合,必須多方收集訊號,才能建立策略性的關係組合。顧客不僅代表下一個向上銷售和交叉銷售的機會,也在尋求互動,企業得作出回應。
推出一炮而紅的產品並不困難,但想要再創佳績,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正如同本個案的故事一樣,一個在旅行途中意外觸發的成功創業作,很快就風行一時,卻也很快就發生問題:銷路逐漸下滑,公司眼看著就要面臨危機了?
一家軟體公司發現,他們的生意主要來自兩個市場區隔:小型企業與中型企業。兩個市場各有利弊,因此無法決定該追求較大的市場區隔,或是追求較有利潤的市場區隔,還是應雙管齊下?內部也針對這幾個選項,展開辯論。
人人都愛屈居劣勢、但鬥志旺盛的哀兵(underdog)。羅琳(J.K. Rowling)創造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這個吸引人的哀兵角色。在2010年的世界盃足球賽,紐西蘭和烏拉圭等隊,以及打進決賽的西班牙隊和荷蘭隊(他們之前從來不曾贏得冠軍),激勵了全世界的球迷。另外,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與約翰.馬侃(John McCain)都將自己定位為哀兵。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