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提提研創辦人李昆霖創業失敗又瀕臨破產,他如何從失敗中浴火重生?
提提研創辦人李昆霖創業失敗又瀕臨破產,他如何從失敗中浴火重生?
- 創業
- 楊瑪利 Mary Yang黃宣榕 Sharon Huang
- 2025/11/24

提提研面膜創辦人李昆霖;張心意攝。
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一條穩定可預期的職涯路,但也有人像在挑戰極限,只做自己相信的事。提提研創辦人李昆霖,就是這樣的代表。從13歲移民澳洲、拿到美國化工博士,到裸奔環遊世界、三度創業失敗、10次瀕臨破產,他的人生像坐雲霄飛車般刺激。在《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中,他分享這些看似瘋狂的選擇,如何引領他在失敗中淬鍊韌性,找到初心。
有一種人生,是順著社會期待一路往前走。例如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學業,可以擔任大學教職,走一條安穩踏實的道路。
但也有另一種人生,像是在玩極限運動:一路熱血瘋狂,堅持只做自己想做或自己認為對的事。即使跌盪起伏,依然是那個全世界都擋不住的人。
提提研面膜創辦人李昆霖,正是活出第二種人生的代表。13歲移民澳洲、27歲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博士後,他並未循著他那一領域的前輩常規,踏入學界或進入大型石化企業服務,而是選擇裸奔環遊世界六、七年,靠著寫部落格累積了百萬粉絲。之後,更是投入一連串顛簸的創業,包括從事油管內腐蝕預測的工程師工作、籌組台灣加油隊,皆以失敗收場,直到最後全力投入太太的面膜事業。
近期他接受《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人物面對面專訪, 分享他每一步看似瘋狂的經歷背後,如何活出「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生與事業轉折。
熱血老闆裸奔環遊世界,歷經三次創業失敗
李昆霖13歲移民澳洲布里斯本,為了不在異鄉被排擠,他拚出全校第一名的成績,還把跑步、網球練得出色,甚至考到網球教練執照。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沒有什麼可以難得了我,只要我願意做,就做得到。」當年他就讀的大學有畢業後一週裸奔的傳統,他笑說,自己第一次只是跟著跑,「結果就養成了壞習慣」,其他同學裸奔一週,他卻裸奔了好幾年。
年少外放、又愛現的他,總想打破外界對亞洲人安靜、內向、書呆子的刻板印象,於是把「裸奔」一路帶上旅途。1998年,部落格、網紅都還不存在的年代,他自架網站、寫文章,記錄自己在世界各地裸奔旅遊的故事,從南極到復活節島、從北極到馬丘比丘,意外累積百萬粉絲,也促成他出版第一本書《全世界都擋不住李昆霖》,留下他二十幾歲最恣意、自信的模樣。
27歲拿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博士後,母親因罹患胃癌,他回台陪伴。期間,他以遠距工作方式和指導教授共同開發油管腐蝕預測軟體,展開第一次創業;做了兩年,他發現自己對寫程式沒有熱情、做不出成果,決定退出。
第二次創業,他結合旅行與啦啦隊的概念,推出「台灣加油隊」,這種模式在當時太過前衛,還來不及被市場理解即匆匆收場。
第三次創業是在陪母親度過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母親從年輕時一直想開咖啡廳,而他自己最愛漫畫店。於是,他開了一間漫畫咖啡廳,替母親與自己圓夢。這第三次創業一路虧損十幾年,直到第17年、也就是這幾年才轉虧為盈。
三次創業三次跌倒,卻也因為太太的面膜事業陷入困境,迎來了他人生中第四次創業的轉機。
從征服法國的面膜品牌,到面臨分家風暴
外號小啦的太太,21歲開始經營面膜,取名TT,以電視購物打開市場,迅速爆紅。她邀請在中國經商的父親回台共同創業,並由岳父持股60%。雖然事業起步順利,但隨著台灣面膜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白熱化,營運逐漸吃緊。
在低潮時期,岳父邀請李昆霖加入,一方面看中李家的資金實力,另一方面也看上他長年海外求學工作的潛力,在語言能力、對國際市場的理解具備優勢。2012年,李昆霖正式加入面膜團隊,負責國際市場。
然而,初期並不順利。他每年出國參展十多次,從土耳其、俄羅斯到印度,但攤位總是冷清。直到某次參展,他看見國外客戶質疑台灣製造的品質,這才讓他意識到,台灣面膜在國際市場難推廣,原因在於品質。
為了讓台灣品牌能站上歐洲舞台,他決定挑戰難度極高、台灣少有人敢碰的「歐盟PIF認證」(Product Information File,產品資訊檔案)。這項認證從成分、配方到製程,皆須達到藥廠級標準。夫妻倆於是投入數年,把工廠升級為GMP規格。花了二年、一千多萬取得PIF認證,才打入法國市場,成為「征服法國的台灣面膜」,TT面膜從一片9.8元躍升到四百多元,營業額一度衝上到五億元。
就在事業高峰時,阿里巴巴曾提出10億台幣要買下TT面膜商標,李昆霖卻選擇不賣。而岳父為了追求更大量的市場,私自尋找中國地下工廠代工。但這些工廠的製程與台灣無塵室、藥廠等級的標準落差太大。李昆霖因此決定與岳父分家,但岳父佔六成股份,有一天岳父帶著律師直接進入公司,要求李昆霖夫婦交出公司大小章與工廠經營權。
背負三億貸款、10次瀕臨破產,他靠內觀再站起
被迫交出工廠後,李昆霖與太太一無所有,只剩下一個商標。他做出外界眼中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決定:抵押全家資產,再向銀行借三億元,蓋出一座世界級研發工廠。
從研發、配方、生產到品質管理,他選擇將每一個環節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座工廠,便是今天的「佐研院」。
「蓋廠在燒錢、品牌砸廣告也在燒錢,兩邊一起燒。」他說。偏偏佐研院花了三年蓋好後,碰到新冠疫情爆發,海外客戶無法來看廠,歐洲訂單瞬間歸零。而佐研院一啟動,每個月至少得做出3000萬業績才能打平。
「(疫情)那三年至少10次差點破產,下個月的錢每次都不知道去哪裡借?」壓力大到他吃飯會突然昏倒、心跳掉到38下,卻查不出病因。
在最撐不住的時候,他接觸了內觀課程。10天不能說話、不碰手機,只能安靜打坐、往內心深處看。他說:「The only way out is going in.」
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沒有想像得重要。」就算他離開10天,公司照樣活著,團隊照樣運轉,不必把每一件事都攬在自己身上。
更意外的是,在內觀最後一天,他腦中浮現多年不往來的岳父。那是他第一次真心希望讓自己痛苦的人,也能得到解脫。那時,他才真正明白:過去一直把自己當成「英雄」,以為是他救了太太的事業、幫助岳家從困境翻身,卻忽略了自己造成了岳父與妻子之間長達三年的裂痕。
下山後,他對太太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原諒爸爸,好不好?」一家人的關係也從那一刻慢慢修補,如今甚至會一起陪岳父看診與吃飯。
不再當「流量小丑」
過去的李昆霖總認為「錢再賺就有」,一口氣把所有能投的都投下去。直到面臨分家、借錢蓋廠、疫情三年連番重擊,他才被迫「學會煞車」,驚覺自己過去的做法,缺乏智慧與節制。他開始學習管理:第一次認真看財務報表、擠出管理財、用制度控制開銷,也第一次願意把權力與責任下放,不再獨自扛起所有壓力。
而在早期品牌沒有知名度時,他為了讓面膜被看見,幾乎什麼都做。第一筆大單,是靠他荒唐又瘋狂的舉動——「敷著面膜跳傘」而來;接著又敷面膜餵鯊魚、打高爾夫、挑戰各種極限運動,「熱血老闆做奇怪的事」一度成為品牌最強的流量密碼。
那時候,確實有流量、有聲量、有關注。但回頭看,他坦言那是一種「毒藥」。「你一旦沒有流量,就會很失落。」隨著年紀增長與經歷逆境,他漸漸體悟到:真正的企業家,需要的是高度、專業,與值得長期被信任的能力,而不是永無止盡的表演。
他體會到,年輕時要像一把銳利的刀,鋒芒畢露;但過了40歲,要學會藏鋒,不再是英雄主義,從「銳利」到「藏鋒」,是他這10年來最深刻的蛻變。
當年被嘲笑的堅持,成了今日最大的護城河
疫情後,市場逐漸回溫,而讓李昆霖「東山再起」的不是運氣,而是他15年前那個被認為最傻的決定:挑戰歐盟最高規格的PIF認證。
依據台灣政府法令,2026年起台灣所有保養品也都必須具備PIF才能上市。但全台能真正做好的工廠屈指可數。多數廠商還在起步階段,而佐見啦早已累積十多年資料庫,「別人可能要三年才能做一份,我們現在一週就能完成,」李昆霖說。
原想到本來被認為「太笨、太不符合成本」的投入,如今成了最強護城河。近來各國醫美品牌、日本、歐洲、澳洲客戶紛紛找上門,委託佐見啦ODM代工生廠。隨著訂單爆量,帶動年營收成長 20~30%,奠定未來的發展基礎。
李昆霖一路跌跌撞撞,始終走在那條自己相信的路上——即使跌倒多次,也從不違背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