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與轉型 這個工作沒有我,不行嗎?
這個工作沒有我,不行嗎?
- 個人成長與轉型
- 郝旭烈 Caesar Hao
- 2025/10/15

imtmphoto/shutterstock
我們可能會沉溺於「在工作中被需要」的感覺,反而犧牲了自己的健康與心靈的富足。何不反過來思考:放下「捨我其誰」的執著,別太把自己真當回事,才能真的把自己真當回事。
「沒什麼事情是缺了你不行的、也沒有什麼工作是缺了你不可的。只有把自己的日子過好這件事情,是缺了你自己,就絕對沒有辦法做到的。」說話的人,是一位40幾歲年輕的小老弟。
看起來年輕的他,說起話來卻有一種讓人穩重安定的感覺。
上個禮拜我參加一場小型的讀書聚會,結束之後幾個好友,約著一起去喝咖啡。而前面說話的這位小老弟,在外商公司工作做了將近20年之後,竟然毅然決然就選擇了提前退休。
他在退休之後,完全沒有急著找其他的事情或活動,只是很閒適地過日子,自在地嘗試各種原來緊湊生活當中,沒有經歷過的各種體驗。包含自己一個人到處走走去旅行,又或者練習三鐵、參與公益活動、學習唱歌,還有自己一直想要學習的樂器,鋼琴和爵士鼓,以及三不五時揪好朋友讀書、爬山,還有看電影等等。
所以,在喝咖啡的時候,就有好友問他,為何在職場風頭正盛的時候,又擔任公司這麼重要的位置,會選擇突然退休?
然後,他就有了前面的這段回答,並繼續接著說:「其實,真正會讓我會想要提早退休的原因,還有兩個關鍵的事件。
「其中一個是我的小老闆,他一直以來每天都拚了命工作,就像勁量電池一樣,從來不知休息為何物,當然他的績效,也總是名列前茅,超越公司的期待。雖然如此得到了公司的賞識,升官加薪也都少不了他,但是在半年多以前,這位小老闆突然中風失能。這麼一來,所有原來公司對他的栽培和晉升計畫,以及他擬定對公司的執行專案,全部都瞬間化為泡影。
「這讓我驚覺,也讓我深刻的反思,就算自己再怎麼厲害,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了,那麼所有的『厲害』也就沒有了。
「另外一個影響我提早退休的關鍵,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他長期以來在另外一家公司擔任要職。自工作入職以來,他都把公司當成是最重要的生活重心,也是生命的好伙伴。沒想到,這兩年接踵而來的各種世界大事件,不管是地緣政治、關稅影響,以及各種不同的貿易制裁,讓他的公司經營,變得格外困難。結果,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突然無預警地宣告倒閉,也讓我這位朋友,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面臨了中年失業,無所適從的困境。
「這又讓我驚覺,就算我再怎麼厲害,如果沒有地方讓我施展這份厲害,我也沒法讓別人看見我的厲害。」
這位兄弟說到這邊,有點悵然地停了一下,並喝了一口咖啡。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自己對於他人或公司,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重要。就算我真正不見了,別人或公司要繼續活下去,還是能夠找到替代我的方案。又或者說就算我再怎麼努力,別人或公司也同樣可能會因為其他因素,讓自己沒法過成預期想要的樣貌。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以為沒有自己,別人就會有什麼事。這樣,才能夠好好地把自己當回事,把自己顧好、過好,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別人擔心的事。」
別太把自己真當回事,才能把自己真當回事。
前兩天我看脫口秀,剛好看到冠軍得主的一個表演段子。他說自己的表演風格,就是很自在地「冒犯」身旁中的所見所聞。說是「冒犯」,其實只是把別人明明看得見,卻不敢說的事實,給說出來罷了。
他很清楚地知道,其實別人並不是這樣在乎他;就像他自己,也不是這麼在乎別人,是一樣的道理。他說,每個人真的需要在乎的其實是「自己」,也就是要把自己給顧好、過好,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
別太把自己真當回事,才能把自己真當回事。在乎自己才過得實在,在乎自己才活得自在。
這讓我想起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其實,沒有人會真正的討厭你,尤其不會一直、一直地討厭你,因為真正在乎你的,只有你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納瓦爾寶典》(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這本書的原因。因為納瓦爾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然而,就是因為不把自己當回事,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所以他才能夠真正的把所有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最終,能把自己當回事。
原來──別太把自己真當回事,才能把自己真當回事。在乎自己才過得實在,在乎自己才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