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新方法、新流程不斷蜂擁而來,企業領導人可能禁不住誘惑,大手筆投資員工學習最新潮的技能。然而研究顯示,將訓練集中於核心技能,也就是對公司業務最為關鍵的技能,可能更有收穫。
【#103-5】本集來賓: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 何麗梅
【#103-3】這聽起來像是你的組織嗎?各部門間各自為政、老死不相往來,對於彼此業務內容絲毫漠不關心。
你是擅長傾聽的人嗎?真正擅長傾聽的人,並不只是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保持沉默、點頭應答、一字不漏地重複聽到的內容。
就在我們都以為新冠疫情應該要落幕之時,又出現了變種,2022年似乎仍會被疫情影響。但在前兩年的適應與調整之後,許多新的工作樣貌應運而生,而這些新型態是否會在2022年逐漸成為「常態」?本文作者歸納出會在2022年持續發酵的工作趨勢,雖然有部分是較局限在美國本土的議題,但仍有多項全球共有的現象,或即將成為台灣要面對的問題。提早做好準備,讓自己在2022年一開始就能蓄勢待發。
既有公司若想扭轉數位災難,並重新創造獲利能力更好的成長方式,可以比同業投資更多在數位化上面,並且採取更積極的做法,調整公司的經營活動組合,並以新的商業模式,來強化其餘的活動。
談到人才管理時,「個人」與「環境」是否「適配」,一直是非常關鍵的概念,而企業也以此概念判斷員工是否「適才適所」,能否發揮潛能,產生績效。然而,「適配」概念來自於西方,放在華人文化環境之下,是否會有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又會有什麼影響?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莊璦嘉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許書瑋、中山大學副教授王安智,以2015 年發表在《美國管理學會期刊》的研究〈東西方的適配:探索華人的個人與環境適配模型〉為依據,撰寫本文,探討東西方對於「適配」的價值差異,並藉此幫助組織檢視員工與環境適配的關鍵因素。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U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