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與轉型 婚姻、職涯不將就!周品均為何堅持「先選擇,再努力」的人生哲學?
婚姻、職涯不將就!周品均為何堅持「先選擇,再努力」的人生哲學?
- 個人成長與轉型
- 楊瑪利 Mary Yang黃宣榕 Sharon Huang
- 2025/07/19

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周品均;葉政榮攝。
21歲闖進電商、第一年營收破億,創下「東京著衣」傳奇。從風光到跌跤,再到重新出發,周品均走過創業20年,見證職場與人生的現實與韌性。本次在《請聽,哈佛管理學》專訪中,她暢談自身創業經驗,並分享如何以經營企業的思維,掌握職場與人生選擇。
誰能想像,一位住在宿舍的女大學生,憑藉一台電腦與滿腔熱情,就創立一間網拍服飾品牌,創業第一年營收就破億?
周品均,21年前闖進電商事業。年輕、果敢、憑直覺衝刺,打造出影響一代網購女性的品牌「東京著衣」。那時候的她,被視為電商先驅,創業不到十年,便將年營收推向20億。
被奪走的東京著衣,逼她重啟人生
但22歲創業、25歲結婚、28歲生小孩的她,不僅在32歲黯然離婚,還被趕出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怎麼會是我被迫離開?這是我從零做起的公司。」當時的她,有兩年時間就像陷在泥濘裡,拚命打官司,只想著一件事:我要怎麼把公司拿回來?
即便事情已經過了十年,周品均已再創Wstyle電商品牌,如今擔任唯品風尚集團的執行長,但被迫離開東京著衣,仍是她生命中最淒慘的谷底。在這段低潮期,曾有不少企業想要挖腳她加入,她卻一一婉拒,總想著:「也許只要再撐一下、再努力一點,就能回到公司。」直到某天,她在新聞上看到東京著衣已被轉手出售,她才徹底幻滅。
「那一刻我才知道,我是真的回不去了。那家公司,已經不可能是我的了。」她坦言,自己不是主動放下,而是被現實逼著接受。
這段痛苦的教訓,讓她重新省思創業、股權與信任之間的關係。她深刻體會到,情感不能替代契約,信任不能取代制度。現在她常常告訴創業者,無論是情侶、夫妻、兄弟姐妹或朋友,只要一起創業,一開始就要把權利、股份、退場機制談清楚,白紙黑字寫明白。她自我反省,當年她就是沒把股份、權責與制度弄清楚,才會被迫離開公司。
這段被奪走的創業,也教會她一件事:「選擇權,永遠不能交給別人。」
近期她接受《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人物面對面」單元主持人楊瑪利訪問,暢談她過去二十多年來的創業、職涯與兩性關係經歷,教會了她什麼事?
再出發的創業者,面對的是另一個時代
2016年創辦Wstyle時,周品均已是單親媽媽,手上沒有太多資源與資金,也無法再複製當年「宿舍創業就破億」的黃金年代。但這一次,她更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更懂得如何因應市場變化。
東京著衣時期,品牌經營仰賴搜尋引擎優化(SEO)與平台曝光機制,能在搜尋結果中名列前茅就代表能見度與訂單;而創立Wstyle時,已進入社群媒體為王的時代。Facebook與Instagram成為新主場,品牌必須能說故事、經營互動,甚至親上火線透過直播建立信任與情感黏著。
二次創業的變與不變
周品均並非出身於創業世家。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老師、哥哥是警察,一個典型的軍公教家庭。父母親也很奇怪,「怎麼會生出擅長做生意的女兒」?她的商業直覺來自對消費者行為的敏感觀察。
當年電商還不盛行「幾件免運費」、「退貨機制」、「客服即時回覆」這些標配服務,她卻早已從第一線顧客需求中摸索出來。有人月底沒錢想留貨,有人擔心尺寸不合想退換,甚至當時網路還無法刷卡,她便親自己找銀行談線上金流系統,最後還自行開發金流工具。
「沒有工具就自己造,沒有前例就往消費者方向走。」她回憶。這些如今看來是很基本的服務,在一、二十年前都必須自己摸索,只為了「這樣做,顧客會更方便。」才能把業績做大。
做自己的職涯CEO
除了持續經營時尚品牌外,周品均自2021年起開設YouTube頻道《葳老闆的辣雞湯》,聚焦職場與兩性議題,用年輕化語言與節奏,迅速累積大量粉絲。
經營頻道的靈感來自她在社群收到私訊,內容多半是上班族面對升遷瓶頸、主管溝通、人際摩擦、情感抉擇等困惑。她發現,多數人缺乏實用建議,她嘗試轉譯老闆與主管的邏輯與壓力,幫助上班族更理解主管們在想什麼。她也分享自己在兩性關係中的挫折與修復經驗,讓她的粉絲,在職涯與兩性關係中,少走彎路。
「你不要傻傻地埋頭苦幹。」這是周品均在訪談中反覆強調的一句話。「職涯這麼長,你不能一味忍耐。職場,不是來讓你委屈的,而是讓你發光的舞台。」而要發光,前提是——你得站對舞台。
在她看來,職涯的起點不是「努力」,而是「選擇」。真正有效的努力,必須建立在對的選擇上:選對產業、選對環境、選對老闆,努力才會有累積的效益。可惜的是,太多人在職場上「先努力、再失望」,卻很少「先選擇、再投入」。
擇偶力=選擇力,關係也要會「轉職」
同樣的邏輯,也延伸到她在頻道經營的另一個核心—兩性關係。她說:「擇偶也是一種選擇力。」
周品均當年24歲結婚,後來她一直反省「過早步入婚姻」。當時,順著父母的期待與社會的框架,她以為「都一起工作、住在一起了,那就結婚吧」。如今回望,她坦言:「選擇伴侶,就像選擇職場一樣。如果對方不是你的神隊友,早晚會拖垮你的人生節奏。」
正因為走過這段路,她在談兩性議題時,說的從不只是道理,而是從情緒、關係到自我修復,都來自她真實經歷過的戰場。
這種基於「選擇權」的職場觀與感情觀,是《葳老闆的辣雞湯》持續吸引觀眾的原因:周品均不販售完美形象、不鼓吹委屈求全,而是提醒每個人在情感與職涯中,永遠都有選擇與重新選擇的權利。
職場不是沙發,也不是牢籠
在多年創業與管理實務中,周品均看見職場最現實的一面:努力不一定會被看見,表現也不總能換來對等的機會。這是許多職場人最常見的誤區:總以為只要夠努力,自然就會被看見、被重用。
「職場不是你默默努力就能被看到的地方,因為不是只有你在努力。」她直言。在她看來,讓努力被看見,是一項需要刻意練習的職場技巧。她建議,上班族可以每週主動向主管回報工作進度,不需長篇大論,只要簡單列出本週完成事項與目前進展,讓主管清楚掌握你在推進哪些任務。這不僅能刷存在感,更能建立主管對你的信任與預期管理。
而面對多數年輕人常見的另一種焦慮—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她也提出反思。鼓勵年輕人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與空間去摸索,而不是急著要給履歷一個「看起來穩定」的交代。她反對那種「做兩三個月就離職,會不會太跳?」的印象標籤,認為與其長期忍耐不適合的職缺,不如更早開始探索:「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職場不是沙發,也不是牢籠。」
選擇,是人生的主導權
「我踩過的坑,你不用再踩。我的經驗,你拿得走就拿去用,」她說。
走過人生低谷後,34歲後重啟事業,到40歲經營唯品風尚集團與自媒體,周品均穩穩把「選擇權」拿在自己手上。這是她的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