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變革轉型「智慧製造」:一個願景、各自表述?

個案研究台灣個案
Case Study

自主以推動創新 vs. 整合以槓桿優勢

轉型「智慧製造」:一個願景、各自表述?

智馭工業以工控設備為主力業務。二代總經理林宇誠接班後,投入重資開發工業物聯網平台「智馭網」,但新平台產品在市場推廣時遭遇瓶頸。數位中心與核心事業單位都察覺問題源自現有協作模式,雙方也都認同組織必須改組。然而,對於改組方式,雙方存在根本分歧。林宇誠必須權衡對立觀點,做出決策。

智馭工業總經理林宇誠(Jerry)快步穿過智慧工廠的數位中控室,準備在隔壁會議室與兩位一級主管會面。

這間中控室半年前才整修完成,嶄新的設備在燈光照耀下閃閃發亮,林宇誠每次經過都帶著欣賞的眼光。他的目光掃過前方牆面上的大型影像牆,以及環繞中央討論區的工作站。眾多儀表板正即時以各種顏色標示的資訊,呈現著機台狀態、稼動率和在製品分布等產線狀況。這間現代化的中控室,正是公司超越傳統製造商、邁向工業物聯網的具體象徵。

林宇誠已在公司歷練15年,在3年半前從創辦人父親手上接任總經理,當時他剛滿45歲。儘管公司營運穩健,年度營收已突破150億台幣,員工人數也成長到三千多人,但營收主力的工控設備產品——包括PLC(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RTU(遠端終端裝置)、DCS(分散式控制系統)等——卻因市場飽和而日漸失去成長動能。上任後,林宇誠宣示以「智慧製造」為未來發展願景,並積極延攬雲端軟體專家與數據科學家,以彌補公司在雲端科技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技術能力缺口。

內圖

林宇誠轉身步入中控室旁的會議室,兩位主管已在等候:一位是公司規模最大、貢獻了過半獲利的核心事業體「系統事業處」資深副總張君豪;另一位則是數位科技團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