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家,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著有《莫守成規》(Rebel Talent)及《為什麼我們的決定常出錯?》(Sidetracked)。
我們經常會陷入「自利性偏誤」(Self-serving bias),也就是狀況不明的情況下,我們會以符合自己信念的方式來解讀資訊,並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假設。在這種認知偏見的干擾下,我們容易做出不利或不明智的決策,那麼該如何克服自利性偏誤呢?
優秀的領導人應該當家作主,還是充分賦權?答案是要兩者兼備,靈活切換,並且引導團隊也能順應情勢呼應這兩種領導模式。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哈佛商業評論》的虛構個案,呈現公司領導人在真實情況下可能面對的兩難抉擇,並由專家建議解決方案。本個案改編自喬恩.雅次莫維茲和法蘭西絲卡.吉諾撰寫的哈佛商學院個案「莎拉.羅伯.歐哈根:熱情的坎坷路」(Sarah Robb O'Hagan: The Rocky Road of Passion)。
隨著社會愈發接受多元化,我們也愈容易遇到各方觀點都與自己迥然不同,甚至極端差異的人,衝突發生的機率也隨之升高。然而衝突並非只會帶來負面的結果,只要管理得當,領導人可以將針鋒相對的爭執,化做迸發創新的火花。
無意識偏見是普遍存在且常見的,但鑑於社會愈發重視多元文化,公司領導人也積極推廣訓練課程,以消除員工的無意識偏見;然而,傳統的訓練方式只是徒勞,想真正創造盡可能減少偏見的工作環境,你需要新方法。
每當有人觀點與我們截然不同時,我們會自然地傾向避免與他們對話,或是試圖說服對方,讓他們相信自己是錯的。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研究顯示,當我們表現出願意傾聽他人意見,尊重對方不同的立場時,他們便會發現,我們的論點更具說服力。即使是在討論最棘手的主題時,抱持完全相反觀點的各方,還是有可能進行建設性對話的。
大部分致力提升協同合作的組織,方法都太過狹隘:它們把協同合作當成待培養的價值觀,而不是需要教導的技能。 其實,真正在協同合作上出類拔萃的企業體認到,必須灌輸正確的心態:廣為尊重同事的貢獻;以開放態度實驗他人的構想;保持敏銳,洞察個人行動對團隊成員與工作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因此,哈佛商學院教授吉諾從她的研究裡,歸納出六類訓練技巧。
而堅持己見,看起來有自信。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