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 開雲集團三人探戈,跳出完美轉型與接班
開雲(Kering)不只是全球知名的奢侈品集團,更是一個跨越半世紀的家族企業傳奇。從創辦人白手起家,到專業經理人的共治,再到二代掌舵,每一次轉型與接班都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探戈」,展現家族企業如何在變局中延續活力,也提供我們思考企業傳承與戰略轉型的寶貴啟示。
開雲(Kering),這家法國奢侈品集團的背後,是一段跨越半世紀的企業傳奇。從一代木材買賣白手起家、轉型到二代接班,成為全球精品霸主,創業、轉型、接班一氣呵成。一代創始人、專業經理人、二代傳人相互交織的「三人探戈」,演繹了家族企業轉型與接班的典範。
一、強人創業傳奇與第一次轉型
皮諾(François Pinault)出身於法國農村勞動家庭,16歲時便輟學在家中的木材廠工作。1963 年,27歲的他,靠著家族與銀行貸款的10萬法郎,白手起家創立 Pinault SA,一家小型木材貿易公司。
1970年代,法國政府為挽救失業危機,鼓勵企業家低價收購瀕臨倒閉的公司。皮諾眼見機不可失,果斷危機入市。在隨後20年間,他大量收購經營不善的木材加工廠與製造企業,以整合與重組的鐵腕手法,讓這些企業起死回生。
他的果斷與強悍,在收購時表露無遺。1986年收購法國最大膠合板公司Isoroy,僅兩個月,就將總部700人裁到剩下25人,讓他被稱為「法國最無情的生意人」,卻也將集團推上巔峰。到1988年,皮諾的木材帝國擁有約180家企業與33間工廠,營業額達約16.7億美元。
1988年,52歲的皮諾將公司在巴黎證交所上市。之後,他開始轉進零售業。自1990年起,他收購非洲分銷商CFAO、家具連鎖Conforama、巴黎春天百貨 (Printemps)與旗下郵購公司La Redoute,並收購文化書店Fnac。至1994年,集團更名為「Pinault-Printemps-Redoute」(PPR),第一次轉型成功。
然而,隨著戰後嬰兒潮消費退潮,1990年後零售與百貨市場飽和,業績放緩,他將眼光轉向另一個舞台──奢侈品行業。
二、專業共治下的第二次轉型
1992年,皮諾將上市公司股權轉進新成立的家族控股公司Artemis(指希臘女神阿爾忒米斯),公私分離,也為傳承與稅務布局。1995年,皮諾引入44歲的專業經理人溫伯格(Serge Weinberg)擔任執行長,自己退到監事會監督。溫伯格來自公職體系,後轉型為私人企業CEO,因併購案進入PPR子公司任職。當年皮諾59歲,長子亨利(Henri)僅33歲。
1998年是PPR集團的策略轉折點。溫伯格延續皮諾的多元化,拉開進軍奢侈品的序幕。該年,因價格串聯醜聞影響,Artemis趁機以12億美元收購佳士得(Christie),將這家百年拍賣行私有化。此役展現皮諾「螳螂在後、各個擊破」的併購手腕。
翌年,更戲劇性的一場戰役爆發。Gucci家族家變後出售給私募基金,1995年上市後一年,基金即退出,留下無主的Gucci。LVMH的阿諾(Bernard Arnault)嗅到機會,透過市場與場外操作,累積至34.4%股權,並要求進入董事會。雙方僵持不下時,Gucci管理層尋找「白武士」。皮諾出手,在一場「30億元午餐」後,一週內敲定以34%溢價入主,出資30億美元獲得持股42%,稀釋LVMH到20%。這讓PPR一戰成名。
隨後,PPR收購Boucheron、Alexander McQueen、Balenciaga、Bottega Veneta 與Sergio Rossi,成為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之一。雖然短期債台高築,但這一階段,皮諾與專業經理人合力完成了從零售到奢侈品的轉型。
三、二代接手後的髮夾彎再轉型
皮諾育有兩兒兩女,來自兩段婚姻。長子亨利自1987年25歲起便進入子公司歷練,從基層輪調。1992年,老皮諾成立八人理事會,長達9年觀察兒子的接班能力,每年還安排一對一深度對談。歷經溫伯格掌權後,2003年,亨利先接任Artemis總裁,2005年正式接掌PPR執行長,二代接班完成。老皮諾退居控股公司董事,專注於藝術收藏;溫伯格則退出,創立私募基金。
小皮諾上台後,策略與父親完全不同。他髮夾彎轉型,一反老皮諾專注於歐洲單一市場卻事業多元的作風,他選擇聚焦奢侈品,做精做深但放眼全球。
2003年,他與Gucci管理層決裂,重組管理團隊後,隔年增持至99%,將Gucci下市,納入集團。接著,他出售Printemps、Conforama、CFAO、La Redoute,甚至將Fnac上市,並退出經營,徹底脫離零售。
與此同時,他積極布局新市場。2007年,以約19億美元收購德國Puma 27%股權,插旗體育生活。2013年,他更將集團更名為「Kering」(意為caring),象徵從家族企業邁向專業治理。2018年,將Puma股份派發給股東,公司認賠退出,轉讓給Artemis,家族遂成為最大單一股東。2018年後,開雲退出非核心品牌資產;2021年到2022年間,靠收購與其他策略擴張眼鏡事業。2023年,他進軍美妝與訂製女裝,打造「House of Brands」的品牌帝國。
四、再下一棒的安排
Gucci長年是集團核心,2006年貢獻營收20%。2021年,開雲市值攀上高峰,皮諾家族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然而,2023年起,Gucci品牌老化、銷售下滑。
2025年,掌舵20年的小皮諾(63歲)決定交棒。他將董事長與CEO分權,自己擔任董事長,邀請來自汽車業的梅奧(Luca de Meo)出任CEO。如今,Artemis仍為開雲控股股東,老皮諾(創辦人)專注於藝術館與基金會。
五、學習點
這個個案讓我們看到一代強人,靠著危機入市與鐵腕收購,完成第一次轉型,多角化擴張也帶來沉重債務壓力。二代經過長期歷練,策略髮夾彎,從零售帝國轉身為精品巨頭。一路走來,開雲完成了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的進化,從典型的一代拳王成功轉型到二代共主。其中,引入專業經理人共治,成立家族辦公室,公私分離很重要。但是強人願意放手,提早安排交棒才是成功關鍵!
「接班」與「轉型」是一體兩面,核心都是改革新生。要延續企業決策,就要提早安排下一棒。現代的兩代人之間年紀差距更大,直接接班已不易,「三角接班」──創辦人、專業經理人與二代共舞──成為必然。在時間長流中,如何編排好這場三人探戈,才是家族企業健康傳承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