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突破殺價紅海

面對低成本的競爭對手,企業只有三種選擇:攻擊、忐忑不安地與對手共處,或是乾脆自己也轉型靠低成本來競爭。 這三種做法都不容易,不過,你可以運用正確的架構,來研究哪種策略最可能奏效。

對抗你瞭解的敵人,比對抗你不瞭解的敵人容易得多。競爭狂潮席捲所有產業,企業必須投資大量的金錢、人力和時間來對抗主要的競爭對手。要對抗和自己在企圖心、策略、弱點、甚至強項上都旗鼓相當的對手,是個艱難的挑戰,但奇怪的是,你會覺得安心。

執行長只要查看自家公司和相似對手的股價,很容易就可以瞭解誰的戰略和能力較佳。旗鼓相當的對手互相競爭,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對決;新力、飛利浦和松下的大戰;艾維士(Avis)和赫茲(Hertz)這兩家租車公司的爭霸;寶僑(Procter & Gamble)對抗聯合利華(Unilever)、卡特彼勒(Caterpillar)重擊小松重工(Komatsu),以及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槓上電子海灣(eBay)。

被忽略的勁敵

然而,企業如果只關注這種傳統的對手,就會忽略那些具有破壞性的低成本對手帶來的威脅。放眼全球,特別是在歐洲與北美地區,大量出現許多新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和科技都與市場領導公司不同。這些公司善於利用自由化、全球化與科技創新的力量,因此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都遠低於既有的廠商。

到了1990年代初期,第一波主打價格戰的廠商,例如,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