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採取 6 項關鍵行動,老字號企業也能啟動數位成長引擎

採取 6 項關鍵行動,老字號企業也能啟動數位成長引擎

Illustration by Antti Kalevi

數位破壞者擅長運用兩大因素創造長期價值:顧客終身價值(CLV)/顧客取得成本(CAC),以及端對端的顧客體驗。而擁有龐大顧客群的老牌企業,其實更有條件善用這些因素建立自己的「數位成長引擎」。本文提出六項關鍵行動,幫助企業運用數據、人工智慧與數位工程,提高現有顧客的CLV,或降低CAC,或兩者並行。

數位世界最大的迷思之一,就是以EBIDT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利潤做為衡量一家公司成功與否的最佳標準。雖然它可能是評估傳統企業的黃金標準,卻不符合數位企業的思維。這不是說數位破壞破壞者不會賺錢——他們確實會賺錢。但是這些利潤只是全貌的一部分。

早期,許多旁觀者並沒有把亞馬遜DropboxZalando等破壞破壞者放在眼裡,指稱他們不賺錢,意思是EBIDTA利潤通常有限或是呈現虧損。批評者沒有體悟到,這些破壞者通常是根據一套截然不同的優先排序來營運。不同於許多傳統企業,成功的數位破壞者把重點放在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創造長期價值。具體而言,他們把重點放在以下因素所推動的成長:

1. 顧客終身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CLV)/顧客取得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CAC)

  • CLV最簡單的定義(根據歷史資料)是指顧客與企業互動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產生的價值。它可以根據所有歷史總合數據或根據特定顧客群來計算。除了以簡化的方式對過去的CLV進行計算,複雜的機器學習模型也可用於預測未來的CLV。
  • CAC是取得顧客的成本,通常不只是考慮接觸顧客的成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