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家,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領導與組織行為學教授。她的研究和教學聚焦於數位時代的領導力挑戰。
工作上需要在線溝通的情況愈發頻繁,以及年輕世代將新習慣帶入職場,怎麼「解讀並運用」表情符號逐漸受到重視。比如你問對方可否在下班前交報告,對方回覆「:)」,你該如何解讀?有人覺得這是「好,沒問題!」的微笑,但也有人會覺得是「怎麼可能?你在開玩笑嗎?」的嘲諷,從而產生爭執。在職場上,我們不僅要練習正確的肢體語言,如今也需要加強表情符號的運用學。
隨著工作型態的變遷與勞動力世代交替,愈來愈多觀點呼籲,領導人應放棄傳統的「指揮控制」式領導,比如強調權威感、慣於發號施令等。彈性、傾聽、同理心、重視協同等「新型態」領導風格似乎開始占上風,但領導人想要讓自己的領導風格跟上時代發展,真的是這樣「汰舊換新」,把A觀念改成B觀念就可以了嗎?
敏捷管理的訣竅,其實與芭蕾舞異曲同工。本文作者用自身的芭蕾舞知識,結合敏捷管理的概念,歸納出這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同樣重視核心肌力;需要快速調整重心;需要極端的彈性,並且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作者並非鼓吹企業主管換上芭蕾舞鞋,但芭蕾舞的世界,的確能為敏捷度提供一個明確、具體的定義。
在目前環境下,大多數高階主管必須同時擅長兩種風格才能成功。領導人必須根據情境需要,發展在兩種方式之間自在切換的雙元性。達成這種層次的認知和行為雙元性是很難的,領導人不該低估這種困難度,但透過專注努力是可以達成的。
反向指導的效果,遠超過教導高階主管使用社群媒體。
本文提供包括古馳在內,四家公司試行的成效。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