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經濟前景混沌不明,企業領導人為了擺脫困境,往往依據傳統的觀點,削減成本,尤其是CSR方面的支出。但這究竟是有效的策略,或是讓企業走入死胡同,將考驗企業領導人的智慧。本文列舉四大原因,說明為何在2023年持續投資CSR,仍舊是企業的必要之舉。
回顧2022年,我們經歷了許多嚴峻而充滿不確定性的事件,舉凡烏俄戰爭、通膨、新冠疫情再起等,都對企業的ESG與永續構成了挑戰,但也創造了機會。許多企業主動或被動做出了有利於ESG與永續的決策。企業在這一年究竟如何因應ESG與永續,本文列出了10項大事,讓讀者一窺究竟。
現在的社會洋溢著憤怒的尖銳情緒。人們很容易受到鼓動,會用激烈的手段捍衛自己的價值觀,而這讓管理更加不易。領導人該如何在針鋒相對的氛圍中,與利害關係人相處?
社會契約是一套道德準則,包含明文的法律與非明文的社會規範。賦予企業權力來形塑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政府權力來規範企業;賦予人民權力來選擇領導人。而如今,政府、企業、人民的權力失去平衡,導致市場愈來愈集中,企業權力凌駕於國家之上,政府應變能力愈來愈差。前白宮科技創新顧問、《未來產業》作者羅斯,提出一份全新的契約,能夠重設企業、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平衡。
當年美蘇進行太空競賽時,NASA提出探測月球的阿波羅計畫,在公部門與私營單位的良性合作中,不僅成功讓太空人登陸月球,更創造許多外溢創新,如手機相機與嬰兒配方奶等,我們至今仍頻繁用於日常生活。這是公私部門合作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成功案例,但今日我們面對的挑戰更為複雜,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公共機構、私人機構,與公民社會三方,如何共享創造價值帶來的回報。
對企業而言,想在獲利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取得平衡,是件容易的事嗎?
永續之風也颳進時尚圈,各知名品牌都在行銷活動中大肆宣揚,自己如何以永續的方式來營運。於是我們看見蘑菇製成的瑜伽墊和甘蔗製成的運動鞋,布滿了零售貨架,或是快時尚品牌的門市裡放著「舊衣回收箱」,讓消費者買得「心安理得」。但這些作為大多是「表面工夫」,許多品牌發布的永續報告書也不可信。Timberland前營運長指出這些弊端,並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
【#9-5】ESG人人皆曉,但如何把這份博大精深的價值發揮至極致,就得仰賴每個品牌的智慧。
今日各類企業百花盛放,而企業本身的「目的」也十分重要,成立的意義是為了拯救地球家園?抑或以提供顧客什麼樣的服務為終極目標?
你是富有還是貧困?相信多數人都覺得自己「還可以」或「算小康」,也就是說,除非你是超級富豪或領取中低收入補助,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屬於「中間階層」。但如果你仔細審視「中間階層」,會發現其中組成並沒有這麼簡單……
MBA向來是商管教育的典型,為企業提供大量準備就緒且訓練有素的經理人,人數比任何其他碩士課程都多。然而,現在大多管理學的課程設計,仍然停留在20世紀的商業需求規畫,已經逐漸與今日的數位化時代脫節。本文逐一拆解MBA課程的幾個主要面相,盤點需要更新的概念,以跟上如今商業模式的大幅變化。
EMPLOYEE RETEN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