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社會 「未來的工作型態」是何樣貌?570位專家給出預測!

「未來的工作型態」是何樣貌?570位專家給出預測!

Andriy Onufriyenko/Getty Images

未來的工作型態會是什麼樣?相關的討論分為三類:樂觀派(如科技創業家),他們相信創新帶來無限可能;懷疑派(如經濟學家),認為進步的代價可能超出預期;以及悲觀派(如作家和記者),強調社會結構與工作關係的脆弱性。重點不在於誰是對的,而是我們如何進一步思考,自己希望未來工作是何樣貌?

※ Podcast由瑪利執行長品讀,提供多元視角,助您閱讀文章時產生更多啟發。

關於工作的未來樣貌,哪一種說法才對?

持樂觀態度的人可能會說:「科技已經帶我們登陸月球、給我們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更別提室內管線和洗衣機了。怎麼會有人想停止進步?我們應該加快腳步,而不是停下來調節步伐。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技術會帶我們進入「後匱乏時代」,讓所有人都更加富有,為我們做那些繁重骯髒的工作。」

持懷疑態度的人這麼回答:「別太早下定論。50年來,報紙一直在說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結果以前沒有發生,現在也不會發生。不過,AI等新技術提高了我們的生產力和效率,進而促進經濟成長,為人們創造更好的新工作。」

持悲觀態度的人反駁說:「沒那麼快。這次真的不同。不要忘了,以往幾次工業革命確實帶來技術進步,但也對當時勞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況產生大幅影響,持續達數十年之久。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大企業不會視自動化為降低人工成本的機會,因為機器人和演算法組成的勞動力可以日夜工作,從不需要休息,也不抱怨或生病。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經濟成長,而是「去成長」(degrowth)」。

上面誰說得對?是持樂觀態度、懷疑態度,還是悲觀態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