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連網產品為企業帶來策略新選擇,包括如何創造與獲取價值、如何與傳統合作伙伴共事、需要建立哪些新合伙關係,以及如何在新能力重塑產業界線時,確保競爭優勢。本文提出一個能在智慧連網世界創造競爭優勢的架構。
全球知名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與軟體公司PTC總裁暨執行長詹姆斯.赫普曼(James E. Heppelmann)共同說明,企業未來在產品設計、人才培育、市場定位、組織調整等面向上,應如何因應。
任務與流程數位化,已成了企業不可或缺的要件。例如,奇異的許多頂尖顧客,有轉投非傳統競爭對手之虞。奇異因此於2011 年全力經營「工業網際網路」。三年後,靠著由數位技術促成的「成果基礎商業模式」,增加了八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巨量資料,以及讓各種事物都能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可望為企業管理與社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這兩者的成功有賴於一個假定:全球各地網路公司與裝置產生的資料,都應歸屬於收集資料的機構。如果這個假定不成立,那會如何?
物聯網解構全球產業價值鏈,已是現在進行式。面對這一波新科技浪潮,台灣產業的優勢與劣勢究竟為何?機會與挑戰又何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5月13日專訪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講座教授簡禎富。他指出,有三個類型的台灣企業,有機會在物聯網創新生態中取得成功。
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許志義認為,物聯網不只是虛實進一步整合,還會帶來三方面的重大轉變:企業方面,策略必須因應環境變化,組織追隨策略轉型;政府方面,創新生態環境需要政府與企業合作;個人則會面臨終身學習挑戰。
物聯網時代來臨,台灣大學黃俊堯教授認為,「實體原生」的傳統企業如欲涉足數位新局,必須重新檢視企業經營的基本假設,迎接五大挑戰:重新定義自我、忘卻標竿學習、 接受「永遠的beta」、時時警醒、合縱連橫。
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副執行祕書施煥旭表示,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將IoT結合領域知識來應用,像遠傳、台灣大哥大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商圈。而產業方面,製造業必須服務化,服務業必須科技化,才能迎接挑戰。
中興保全集團宣布進軍物聯網,副執行長林建涵說明公司如何運用既有的保全業物平台,加上新設備跟技術,擴大商業模式,往物聯網新事業轉型,並以既有團隊適應新的管理目標方式,漸進布局,而非像美式組織一樣,以裁員的方式重組業務。
物聯網帶來的龐大商機,成為當前全球企業關注的焦點。然而,要用什麼策略切入這個網網相連的世界,以及當此新形態的產品改變了產業結構、競爭的本質後,企業該如何因應隨之而來的供應鏈、內部組織、人才需求的變革?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