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漲價、砍成本都不是上策!挑對「雙贏型」顧客才有利可圖
漲價、砍成本都不是上策!挑對「雙贏型」顧客才有利可圖
To Survive Uncertainty, Companies Must Recommit to Identifying the Right Customers

Richard Ross/Getty Images
在訂價空間受限、削減成本又未必有效的環境下,企業若想實現有利可圖的成長,關鍵在於選擇對的「雙贏型」顧客,並以這些顧客為目標,來聚焦策略、配置資源與增強營運能力。迪拉德百貨聚焦高端顧客、T-Mobile鎖定未被滿足的市場區隔,皆透過策略性選擇對象,帶動獲利與提升股東報酬率。
過去5年左右,企業應對嚴峻總體經濟環境的方式,主要圍繞在兩個主軸上:削減成本和調漲價格。這並不令人意外;經濟動盪往往會引發短期、反應式的思維,讓高階主管專注在具急迫性的事項上,像是達成或超越季度財務預測。如今,關稅打亂了企業的既定計畫,經濟成長前景也趨於保守,可以預見的是,企業領導人很可能又會再次轉向依賴這些工具。
問題在於,我們發現單靠削減成本是無效的,而消費者也愈來愈無力或不願意承擔更高價格,若不是減少購買,就是選擇其他替代產品。這種短期做法或許能撐過一、兩季,但往往會讓企業偏離真正重要的長期目標:為顧客創造價值,並讓這些顧客也以創造價值回報你。
企業想要實現投資人期望的績效,必須靠實質努力贏得成果,而不是透過財務操作來粉飾數字。而這樣的過程,首先要從選擇對的「雙贏型」顧客來經營開始。
操控利潤成長的界限
從新冠疫情爆發到2024年的5年期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有擾亂全球營運長達一年多的全球疫情,還有範圍極為廣泛的變數,影響供應鏈、需求模式和獲利能力。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透過某種形式的削減成本和提高價格來因應危機。但我們近期的分析顯示,除非這些手段能與一項策略性核心工作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