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 不是多找人,而是找對人!提升「人才密度」,生產力倍增
不是多找人,而是找對人!提升「人才密度」,生產力倍增
Boost Your Team's Productivity by Hiring Force Multipliers
- 人才管理
- 喬希.博森 Josh Bersin
- 2025/10/08

Andriy Onufriyenko/Getty Images
研究顯示,在許多公司中,是由少數人創造了最大的價值,而不是員工人數愈多就愈能成長。本文建議公司採取「人才密度」做法,聘用能提升團隊整體生產力的人才,並建議採取三種策略:一、重新思考招聘職能;二、將員工調至能發揮優勢,並發展技能的崗位;三、支付符合或高於市場水準的薪資。
當微軟 (Microsoft)的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於1993年接受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訪問,談到公司創業初期時,他並未強調軟體工程師在公司成長裡扮演的角色,而是提到一個關鍵人力資源決策的決定性影響:聘用他求學時期的老友,一位名叫史蒂芬.巴爾默(Steve Ballmer)的害羞男子。
「在史蒂芬進公司之後,我花了許多時間跟他一起,因為公司的業務面很重要。」他說,「我從史蒂芬身上獲益良多,在公司到處走動,了解大家在想什麼。」
延攬巴爾默一夕之間改變了微軟。為什麼?因為他將大量的新經營概念與技能引進一個強大但有點極客(geeky)、以工程為主體的公司。聘請巴爾默不僅是提升微軟內部能力水準的加法,而是乘數,能激發公司的整體能量,達到爆炸性成長的程度,就像一個核子反應爐達到可引起連鎖反應的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
巴爾默為微軟帶來的改變之一,是增加公司的「人才密度」(talent density)。他的新技能與能量讓其他人變得更有生產力。
人才密度挑戰傳統的鐘形曲線概念(bell curve concept),鐘形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