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機智回答:「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

機智回答:「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

How to Answer “What Are Your Salary Expectations?”

機智回答:「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

Anton Vierietin/Getty Images

求職者在面試時被問到期望薪資,往往都會覺得尷尬,難以啟齒。答得太高,擔心拿不到工作;答得太低,又擔心委屈自己。作者提供兩大策略,每個策略又附上具體的回答範例,讓你順利處理這個困難的問題。

求職面試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很尷尬。雖然你努力證明自己是這份工作的適當人選,但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或面試官對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一項極為常見的面試問題(也是極為尷尬的問題)就是薪資。你一定聽過這個問題: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

就算你心裡很清楚有個理想的薪酬數字,也可能像很多人一樣難以啟齒。如果這是你第一次面試,或者才當社會新鮮人沒多久,不確定初入職場的薪資要多少才合適,可能就更不敢說了。創辦女性職涯平台「她的第一個10萬美元」(Her First $100K)的金融專家托莉.登勒普(Tori Dunlap)就說,這實際上是很難回答的一項問題。她在這部影片就表示:「你會被問到,你目前的薪資或你期望的薪資,而這個問題大家都會答錯。」

很多求職者都以為需要回答一個具體的數字。但如果答得太低,拿到的薪資可能低於對方原本願意付的數字;答得太高,又可能得不到這份工作。而且,由於起薪通常是未來加薪或獎金之類薪酬決策的基礎,因此最好能找出正確的回答。換句話說,這個起薪的數字會影響你整個在職期間的薪資(可別有壓力!),所以你會希望盡量提高它。

對於這個複雜的問題,以下是《哈佛商業評論》提供的一些最佳建議,能讓你下次面試時覺得更有準備,也更有信心。

「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的應答策略

策略#1:改變對話方向。

有許多理由可能讓你不想直接回答薪資的問題。或許你覺得自己過去的薪資太低,用過去或現在的薪資做為參考標準對你不利。你不用提出明確的數字;你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利益。職涯策略專家約翰.李斯(John Lees)表示:「你沒辦法好好談判,是因為你還待在未知的領域。要等到他們愛上你,才是談薪資的好時機。」到那個時候,你就更有籌碼,也能夠更有信心不會在薪酬上吃虧。而且還有一些法律問題需要考慮。

很可惜的是,許多求職者在面試時並不清楚法律允許什麼、不允許什麼。事實上,有一個和期望薪資密切相關的問題,在美國許多州都是法律禁止公司詢問的:「你目前的薪資(或過去的薪資)是多少?」或是「你上一份工作的薪資如何?」

有些地方之所以禁止詢問過去的薪資,是因為研究顯示它會造成薪資不平等,從而加劇性別與種族的不平等。這裡列出的美國州別,目前都禁止詢問這個問題。(但由於相關法令時常改變,實行方式也各有不同,請務必查詢最新資訊。)

以下是改變對話方向的兩種方式:

1. 反過來問對方的預算。

登勒普建議可以這樣回答: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了解這份工作的全貌,很難提出精準的期望薪資,但我很想知道公司的薪資預算範圍。

如果面試官樂於透露他們的預算,很有可能是想知道是否符合你的期望。而在這個時候,你可以說得含糊一點:

知道這項資訊很有幫助。如果公司想錄用我的話,還有談薪水的空間嗎?

2. 跳過這項問題,把重點拉回自己的能力。

你也可以這樣說:

我還在努力了解這份工作的全貌和它的內容。我很想繼續談談我的能力,以及為什麼我認為自己適合這個職位。

或者:

我目前還不方便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很樂意談談我的能力為什麼適合這份工作。

當然,這樣的回答可能讓人覺得你在迴避問題或是拒絕回答問題,也可能讓你和面試官覺得尷尬。但考量相關的利害關係,這短暫的尷尬可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策略#2:提出薪資範圍。

你可能覺得手上的資訊已經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或者你試圖轉移話題不成,面試官還是希望你回答。這種時候,你或許可以考慮提出薪資的範圍。

若要走這條路,你必須在面試之前就做好薪資研究,才能對該職位一般的薪資範圍有現實的概念,也才能提出有憑有據的範圍。在某些地方,雇主必須在徵才公告列出薪資範圍。這個規定讓你充分了解對方願意出的薪資,也讓你有心理準備。你要把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跟職務描述相比較,找出自己可能適合薪資範圍的哪個位置。

你也可以運用Glassdoor和Salary.com這類網站,先自己做點研究,有助於你了解該職位的合理薪資,訂出自己心中的薪資底限(請注意:這個數字並不是要你在面試時提出來,而是在談判時機出現的時候放在心裡。)

就算有可靠的資料來源,平均薪資也很難適用於不同地區或某個特定的工作。舉例來說,「數據科學家」和「數據探勘工程師」的薪資大有差異,這個想法合理嗎?

另一個選項是問問你的人脈:在你的產業從事類似工作、或甚至是剛好在面試公司工作的人。當然,談錢可能很尷尬,但如果能讓你知道該怎樣給自己定價,應付一次尷尬的對話也會很值得。如果你是詢問招募人員(公司內部或外部),可以直接問他薪資範圍。無論你的研究得到怎樣的結果,都請注意不要執著於特定的數字,免得你對最後的數字不滿,或者接受了低於原本能拿到的數字。

等到找出自己願意接受的薪資範圍後,可以參考以下方式,在面試時提出:

  • 提出你的薪資範圍,說明你提出這個範圍的理由、所做的相關研究,並點出讓你適合該職位的技能與經驗。
  • 承認薪資只是影響你是否接受該職位的因素之一。清楚表示你也有興趣了解其他的福利
  • 要表達你的彈性,讓對方覺得你的回答並非要求,而是對話的開始。要展現出你可能加入該公司的熱情。

以下是三個可能的範例:

回答範例#1:

我希望得到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反映出我的能力與經驗。根據我的研究,以及我對這份工作各項要求的了解,我希望薪資落在X元到Y元之間。當然,我也知道薪資只是薪酬的一部分,所以我也願意討論其他細節。我很期待能進一步了解在這裡得到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回答範例#2:

考量到我在【與職務描述相關的具體項目】方面的經驗與專業知識,我希望新工作能有X元到Y元的水準。我對類似的工作做了一些研究,也跟業界其他公司的人聊過,才訂出這個範圍。我知道自己會是您團隊有價值的資產,也願意進一步了解您對於這項職位的預算,以及提供員工的其他福利。

回答範例#3:

我對類似的工作做了一些研究,我的理解是,跟我的背景與經驗同樣等級的人,薪資應該落在X元到Y元之間。但當然,薪資不是我唯一的考量,我也很想了解其他福利,包括有薪假或其他津貼等等。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可以讓我成長的地方。只要工作合適,薪資數字我可以很有彈性。

你可以自由選擇比較喜歡的說法,並調整成你的用語。另外,你也要再加進一些個人能力的細節,才能凸顯你的經驗符合對方在找的人才。

【限時】把握全年最優惠|17週年慶:訂1年送3期,加贈最新商管好書3選1>>點擊前往訂閱

聘雇經理與招募人員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了解一下為什麼面試官在面試的這個階段提出這個問題,對你會有幫助。簡單來說:他們想確定付得起你的價錢。要是他們無法滿足你的薪酬期望,最好就別浪費他們時間(或你的時間!),經過好幾輪面試、製作錄取通知。作家兼職涯發展專家薇琪.奧立弗(Vicky Oliver)解釋:「企業總是會問這個問題,因為每個職位都有預算,而他們會想先確定你的期望符合預算,才進行下一步。」面試官通常會想知道求職者對薪酬福利的期望是否符合該職位的薪資預算範圍。

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回答這個問題有助於確保這個機會確實適合自己,也能確保雙方對於提供的薪酬與福利有共識,以及做為後續薪資談判的基礎。

***

當然,要不要回答這個問題、以及該如何回答,最後還是操之在你。但依據前面的指引,就能讓你評估怎樣是對你最自在的回答方式,也最能繼續競爭這個職位。重要的是,能讓你得到一些工具,使這個面試裡可能尷尬的環節別那麼尷尬。

(林俊宏譯)

訂閱職場新手進修電子報,專屬新鮮人的成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