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走過世界,走進自己!王文靜攀上世界高峰,如何領悟超然放下?
走過世界,走進自己!王文靜攀上世界高峰,如何領悟超然放下?
-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 楊瑪利 Mary Yang黃宣榕 Sharon Huang
- 2025/08/08

品味私塾創辦人王文靜;張力攝。
我們總以為,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卻忽略了「放下」也是一種力量。面對職涯、關係或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該如何判斷何時該走、何時該停?品味私塾創辦人王文靜以12趟一生必去的大旅行,詮釋從執著到釋懷的轉變,引導我們找回真正熱愛的自己。
我們很擅長談「堅持」。無論是財經管理書籍、職場成功學、親子教育,甚至人生走到某個交叉口,我們總被教導:堅持到底,勿忘初心。心理學者安琪拉.李.達克沃斯提出的「恆毅力」(Grit)更成為一種顯學,強調只要不放棄、持續努力,舞台總有一天會屬於你。
但我們很少停下來問:你堅持的,是你真正所愛的嗎?努力多年的方向,真的是你此刻人生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選擇嗎?
有時候,真正的智慧不是堅持,而是放下。品味私塾創辦人王文靜說:「放下,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捨離內心對一切的執著。有勇氣承認我已經走完這段路,我想轉身去探索別的可能。」
近期她接受《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人物面對面專訪,分享她從新聞走向旅行、從商業寫作走進生命思索,從專業經理人走向旅行策展者,她用12趟一生必去的大旅行,打開了自己,也點亮了他人的生命之路。
一顆好奇心,把她從新聞界帶進世界的邊界
王文靜曾任《商業周刊》執行長、總編輯,但真正讓她的人生轉動的,一直不是顯赫頭銜,而是深到骨子裡的「好奇心」。
「我最根本是一個非常好奇的人。」她說。這份好奇,讓她走過全球70多個國家,閱讀從天文地理到宗教哲學無所不包。
2019年,她卸下《商業周刊》職務,徹底離開新聞業。隔年,她創立「品味私塾」。由於在《商業周刊》時代,她就成立CEO高端旅遊的產品線,親自踩線、親自帶隊,因此離職後,總是有人邀約她一起去旅行,甚至邀請她帶隊,就這樣,她走上人生的另一條路——策劃旅行、品味人生。
策劃12場「一生必去」的大旅行
王文靜超級熱愛旅行,「我的知識來源,從腳開始。」她說,總是腳先走、眼先看,觸動了對一件事的好奇後,才開始深入閱讀與研究,「一年會有一個主題性的學習,一個好奇滾動另一個好奇,旅行就是那個起點。」
她的旅行從來不是觀光客式的移動,而是一場場深度策展。像是為了前往喜馬拉雅,她整整一年都圍繞著這座山脈閱讀、學習,從五千萬年前的地殼碰撞開始,探索地理、歷史、生態與人文的總體脈絡。
2020年創業初期,正逢疫情爆發,無法出國,她帶著企業主走進台灣的山林、古道與聚落,推出「四季看台灣」,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後來,她開始帶團出國,設計「生命體驗的路線」。
目前,她正在規劃「一生必去12趟大旅行」,每一趟都深具策展意圖、文化意義與生命對話。她選擇不容易抵達的地方,開發能引發生命共鳴的旅行:從南極、北極、第三極地喜馬拉雅,到大航海起點葡萄牙、第五大古文明愛琴海、南美洲的印加古文明;還有那個鮮少被提起、卻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天字第一號的神祕群島加拉巴哥…。
「我不知道我下輩子能不能再來這個地球,我這一輩子一定要活得夠本。」於是她曾三度深入南極、兩次走進北極、五度踏上喜馬拉雅。整個地球,就是她用好奇心打開世界的課堂。
愈是一次次穿越異文化的歷程,愈是讓她發現,每一段旅程,不只是看見世界,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自己內在還缺少什麼。那是一條通往世界的路,也是一條通往自己內心的路。
去年她第一次踏上喜馬拉雅。過去以為,去那裡要體能很好,會缺氧、很遠、很困難。「但其實不高也不遠,它就在亞洲耶。」她笑說。
與身世傳奇的和尚相遇,展開一場生命對話
2024年5月,她第一次踏上喜馬拉雅,她看到了心中嚮往的高山杜鵑,看見了山林裡的每棵樹,都為了陽光而改變生長方向,枝幹扭曲如雕塑,像一座露天的森林博物館。也到了聖母峰基地營,坐在飯店吃早餐,凝視眼前的聖母峰。更難忘的是,她碰到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和尚,開啟了她的智慧。
他叫慧光法師(又稱光師父),一位在尼泊爾菩薩寺出家的台灣和尚。第一次見到他,她的直覺反應是:這位膚色黝黑、五官鮮明、說著台灣腔國語的法師,怎麼長得像美國黑人?後來才知道,光師父是美軍黑人與台灣酒家女的混血私生子,自小被外婆在台灣的菜市場扶養長大。
從小身為「異類」的他,憤怒、敏感卻也聰明,一路從社會底層發憤讀書,後來母親在他11歲時嫁給美國白人後,赴美求學,考上加州大學醫科。然而,當人生即將迎向醫生光環時,他卻在23歲那年,回到台灣出家。這段人生急轉彎的選擇,給了王文靜揮之不去的震撼。
她問光師父:「你為什麼要放棄功成名就?財富真的不潔嗎?成就真的帶不來快樂嗎?」
從此,她與光師父展開難忘的對話,收錄在《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一書中,共有68個生命提問。談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的難題:執著與放下、鋒利與柔軟、快與慢等。
作為長年身處財經媒體,王文靜所熟悉的,是效率、決斷與毅力;而慧光法師卻來自另一個宇宙,他談的是慈悲、慢與讓,談的是一種不必強大也可以安穩前行的人生。這樣的對照,讓她想為讀者打開一扇窗:窗外有個節奏截然不同的世界,同樣存在,也同樣值得傾聽。
現在的王文靜,也開始練習放慢腳步,學會放鬆,不再用滿檔行程外求來衡量自己。最近她每天留半小時或一小時內求,靜心抄寫《大般若經》,觀照自己的心。
「以前我工作很忙,做完所有事情才願意停下來。現在我學會了,就算東西還沒做完,也可以先鬆一下,明天再做。」
攀上了世界高峰,卻領悟了超然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