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與世代議題 薑是老的辣!AI時代,老一輩要把握彎道超車年輕人的機會
薑是老的辣!AI時代,老一輩要把握彎道超車年輕人的機會
- 年齡與世代議題
- HBR好讀 HBR CC Book Digest
- 2025/10/05

HBR-CC Staff/AI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觀察,不同年齡層對AI的使用差異極大。許多人以為AI屬於年輕世代,熟悉科技的人才學得快、用得好;但Google台灣區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則指出,真正能駕馭AI、用出深度的人,其實是擁有專業經驗的大人。AI時代的典範轉移,讓「薑是老的辣」成為職場新優勢。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曾說,不同年齡層使用ChatGPT的方式有明顯差異。20歲以下的世代,將AI視為一種全方位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生活中的各項事務都與AI串接,尤其六、七歲的孩童是最會使用AI的世代,他們沒有預設立場,什麼話都願意和AI說,才剛開始接觸AI,便能展開長時間對話;20至30歲的世代,則將其視為「顧問」,從日常瑣事到人生決策都會諮詢AI;至於30歲以上的使用者,大多將AI視為搜尋引擎,用來查找已經存在的資訊。
從使用習慣看起來,由於30歲以上的世代不是學生,不需要應付老師出的作業,他們也並非會計師、律師等知識經濟的工作者,沒有整理報告的需求,導致他們似乎缺乏使用AI的動機與競爭力。
不過,有一件事也許能激起你使用AI的興趣。
在AI時代裡,薑是老的辣,老一輩的人將第一次出現職場優勢。
從高年級實習生變成高年級老師
過去我們談典範轉移,大多是上一個世代被年輕世代給顛覆,這次AI帶來的典範轉移,卻是反過來將老一世代的優勢給放大了。
我們總認為年輕人的學習速度快,在數位技能、科技敏銳度上具有先天優勢。相較之下,老一輩對新科技、新工具、新觀念的接受度與學習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可是,進入AI時代,反而具備專業基礎的資深人才學AI最快,因為他們長期累積的知識不僅能判斷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還不會過度依賴AI,懂得善用AI創造更好的工作效率。
相較之下,現在的小小孩、年輕世代累積的知識和智力還不夠多,很容易全盤接收AI給的答案,之後極可能不再思考,最終將大腦「外包」給AI。因此,在同樣一個10年進程裡,年輕世代借助AI獲得和發揮的能力,將遠遠不如已經擁有一定知識與專業程度的大人。
以「問AI」這件事來說,將背景交代得愈清楚,才能得到愈好的答案。理論上,愈有經驗的人,描述會愈精準。即便表達能力不佳,無法清楚描述問題,但因為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至少能判斷AI給的答案品質是好是壞。
我問過AI許多問題,例如:「為什麼下大雨的時候,蜜蜂的蜂巢不會淋雨?」、「為什麼蟻窩容易濕掉,而蜜蜂的巢穴比較不易受潮?」、「它們的發展進程分別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立基在我知道蟻窩易濕、蜜蜂巢穴不易受潮等背景上,然後再往下發問,反觀小小孩因為缺乏先備知識,往往不知道如何從更廣泛、深層的角度追問,因此難以獲得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基礎知識是彎道超車的關鍵
再分享當初我用AI的一個例子。
2024年11月,為了應對與中國之間的科技競爭,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AI曼哈頓計畫」,裡頭有一份近800頁的英文報告。某個專欄開了這個題目問我的看法,但我得先看過整份資料才能做答。報告共有10章,我先讓自己和AI共讀了「美中在新興科技領域的競爭」(U.S.-China Competition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台灣」(Taiwan)這兩章,接著開始與AI互動。我問它,美中之間有哪些AI技術差距已經拉近、台積電的未來發展,以及美中AI競逐下,台灣可能遭受的影響,它都分析得非常到位,跟我自己讀完的心得差不多。接下來,我將剩下章節交給它閱讀,並將專欄開的題目一一丟給它回答,結果都答得不錯,之後我再整合自己的想法,大概一小時便搞定這篇專欄。
在這個例子裡,善用AI、提升生產效率是一回事,但如果將「分析AI曼哈頓計畫對台灣的影響」的題目,各拋給菜鳥和資深產業研究員做答,而且兩位研究員都用了AI來分析,那麼先備知識的多寡將是決定報告品質的關鍵。愈理解AI技術發展趨勢、台積電現況的人,愈清楚要問AI什麼問題,愈能與AI繼續深入探討。
當然,有了AI幫忙,菜鳥研究員產出的報告大多會有80分的基準,但要再往上加分、展現獨特性,通常會需要重要關係人的看法。媒體記者去採訪關係人,對方未必能吐露真話,可是若能問到產業關鍵人物的觀點,例如訪問到NVIDIA共同創辦人執行長黃仁勳或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整份報告將會變得更不一樣。AI無法企及的,就是關係人的知識,而這就是老一輩的優勢所在。
雖然,下一個世代將是真正的AI世代,但經驗將決定我們能否善用AI、保持競爭力。難得世界出現反超車機會,這次,你不好好把握嗎?
書名/台灣AI大未來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2025年9月9日
作者/簡立峰
作者簡介/台灣在人工智慧(AI)和網路科技領域影響力人物,曾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採訪整理/蕭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