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供應鏈免除剝削惡名,而且還能獲利!東尼巧克力做到了!

供應鏈免除剝削惡名,而且還能獲利!東尼巧克力做到了!

How Tony's Chocolonely Created a Purpose-Driven (and Profitable) Supply Chain

供應鏈免除剝削惡名,而且還能獲利!東尼巧克力做到了!

StudioPortoSabbia/Shutterstock

大宗商品的供應鏈,往往有一個嚴重問題:原物料生產者遭到嚴重剝削,無法脫離貧困的生活。荷蘭公司「東尼的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便創造全新的「共鳴供應鏈模式」,不僅有效解決問題,還能獲取可觀利潤。本文具體介紹這個模式。

許多大宗商品(諸如可可、棉花與糖)的供應鏈都是零星分散的。以可可為例,多數產自西非,這種原物料由超過200萬個農民生產,這群廣大農民供應給一個複雜的中間人網絡。他們的平均農地面積3到5公頃,每日估計收入不到2美元,在這種情形下,幾乎所有這些農民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這是一個充斥著社會與環境不公義的地方。

可可產業(以及其他類似產業)的各個參與者都清楚這些負面影響,但也都覺得很難做出回應,特別是在他們承受壓力,必須創造由成本驅動的績效時。舉例來說,沒有人想要雇用童工,但每個人卻受限於必須在現有制度下獲取價值。在這種模式之下,各參與者彼此「疏離」,因為他們無法掌控其他參與者所做的事情,對這些事也不太感興趣,只要價格合適就可以。

若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例如,拒絕與剝削兒童的供應鏈合作廠商交易),會冒著賠上自身生計的風險,而且也無法改善兒童的處境,因為總是會有一些較沒有原則的競爭對手樂意與剝削者交易。這些問題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家中有很多小孩的窮困鄉村家庭往往沒有太多選擇,只能讓孩子去工作,或者送他們去那些很可能剶削、甚至奴役他們的農園工作。

這類問題並沒有簡單的解答,但若要讓商業生態系統產生正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