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不是導入AI就會成功,鼎革獎見證企業如何重塑數位大腦
不是導入AI就會成功,鼎革獎見證企業如何重塑數位大腦
- 數位轉型
- 張彥文 Yen-Wen Chang
- 2025/10/02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贈獎典禮,今日於台北隆重登場。
許多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數位轉型,卻總是看不到預期效果。問題往往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缺乏明確策略、組織文化未能配合,以及高層未真正參與。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今日揭曉,從232件報名中嚴選出獲獎名單,獲獎率僅26%。玉山銀行、華城電機、緯創資通等標竿企業領袖親自分享,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最高層的承諾、創造顧客價值的初心,以及容許實驗的組織文化。(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贈獎典禮,今(10/2)於台北隆重登場,多位重量級獲獎企業領袖均親自出席典禮,包括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緯創資通共同營運長林建良、中鋼公司總經理陳守道、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楊銘祥等人,共同分享得獎的榮耀與喜悅。
鼎革獎是自2021年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與企業應用軟體領導廠商SAP共同創立,名稱取自《周易.雜卦》,「鼎」代表「取新」,「革」代表「去故」,「鼎革」即代表數位轉型對產業將是「鼎新革故」的重要手段。透過專業嚴謹的評選過程,表彰在數位轉型表現傑出的機構及領導人。鼎革獎連續五年獲得企業界、醫院廣大迴響與支持,見證了台灣產業界勇於創新、進步的能量。
第五屆鼎革獎是由45位產官學醫等領域的專家,在232件報名的機構/專案/個人當中,經過書審及複選兩階段的嚴格篩選後,挑選出最後的得獎名單,獲獎率僅26%,每年的競爭都十分激烈。
歷屆都因應企業需求和趨勢發展不斷調整精進的鼎革獎,本屆起增加「年度數位長獎」,以及「AI應用特別獎」,希望挖掘企業或醫療機構在數位轉型中充分運用AI技術(包括生成式AI),所帶來的創新價值。
未來典範企業五大特質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王力行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指出,在數位轉型的風潮下,未來的典範企業應具備五大特質:第一,隨時洞察變化,具備敏捷和韌性;並因應環境變化的衝擊快速變革及修正,將過去線性思維轉變為迭代思維。第二,數位與AI已經成為企業前進的雙重引擎,尤其AI已經從數位助理Co-pilot轉變為協思伙伴Co-thinker,成為輔助企業決策的另一個大腦。
第三,企業必須把科技當做擬訂策略的核心武器,就像亞馬遜Amazon將雲端服務獨立出來,翻轉原本的零售模式,成為科技業的領導者。第四,人力資源的變革轉型,培養跨領域、懂科技、敢創新的人才,並促進企業文化的改變。第五,讓ESG成為企業提升的力量,在永續與營收上找到平衡點。
AI應用遍及各行各業 百花齊放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特別提到今年鼎革獎新增的兩個獎項「AI應用特別獎」及「年度數位長獎」,她表示今年參賽機構於AI的應用,已經是百花齊放的成熟階段;無論是金融、製造、服務業,乃至醫療院所,都紛紛將 AI 應用於客服、智慧製造、人資管理等不同領域。
另外,楊瑪利也強調,年度數位長獎的得主應該具備兩項核心能力:一方面,他必須懂科技、懂得運用數位工具與技術;更重要的是,他要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這家企業的營運方向與發展目標,才能成為數位轉型的關鍵角色。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代表評審團致詞時則強調,數位轉型必得重塑企業環境及創造數位轉型的文化,而且必須由董事長或總經理層級的最高領導人親自參與及許下承諾,才能成功轉型。
陳志惟:轉型飛輪創造持續成長動能
隨後SAP全球副總裁、台灣暨香港澳門總經理陳志惟,則以「轉型最前線,從鼎革獎看數位轉型的發展與未來」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陳志惟首先提出SAP的「轉型飛輪」。對企業而言,轉型不是一次性的專案,而是隨著客戶需求與組織成長,不斷引入新的應用,並累積大量資料,進而驅動下一輪的改變。這個飛輪若能運轉順暢,企業就能在循環中持續優化,創造與同業不同的競爭優勢。
然而,真正的轉型並不僅止於工具的導入,企業要持續向前,至少得把握四個關鍵面向。第一是清楚掌握自身優勢,了解自身為何能勝過對手,並思考如何將優勢延伸,開創第二成長曲線。第二,利用數位工具萃取營運資源配置資訊、支援決策。重點是選擇工具不在以量取勝,而在於選擇正確。第三是找到正確的合作伙伴,與企業共同前進,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以免走入錯誤的方向帶來高昂的學習成本與競爭劣勢。第四則是確保轉型目標聚焦在創造價值。高階主管必須明確界定優先順序,結合核心價值與關鍵挑戰,再搭配合適的 AI 工具,才能確保資源投放與回報的平衡。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是本屆鼎革獎的特邀贈獎貴賓,負責頒贈年度領袖獎、年度數位長獎及年度最佳企業等多項重點大獎。邱求慧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是全球生產最高階 AI 晶片的國家,在硬體方面已達領先地位。但在AI 應用與數位轉型,以及產業數位應用落地方面仍有努力空間。因此,未來應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優勢有效轉化為企業與組織的數位力道。
每屆鼎革獎贈獎典禮的一大亮點,就是會邀請幾位得獎企業的領導人,分享組織推動數位轉型的願景、方法及具體成果。本屆邀請分享的得獎代表包括二位大型機構年度領袖獎得主:玉山金控暨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
黃男州:轉型目的在創造顧客價值
黃男州分享了玉山銀行轉型過程中,四項最重要的體悟。首先,數位轉型必須建立在明確的策略與目標之上,凝聚同仁共識,激發內在熱情。第二,科技的應用,最終目的仍在於創造顧客更高的價值與更好的體驗。第三,數位轉型的過程需要樂於學習、勇於實驗的文化。第四,組織必須擁有容錯精神,讓同仁可以嘗試小型實驗,在不斷修正中推進整體變革。
許逸德:活用資訊創造決策力
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則分享了公司面對產業特性的挑戰、數位轉型的實踐經驗。他指出,許多企業內部充滿了數據,但資訊並非愈多愈好,而是要「取其所需,為己所用」,讓經營效能持續前進;唯有能讓資訊促成更好的決策,數位化才有價值。
邱冠明:打造提升整體服務品質的醫療體系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醫療業的數位轉型,不是單純的技術創新,而是解決「服務供給」與「實際需求」長期不適配問題的根本手段。數位轉型的終極目標不是導入工具,而是要打造一個能夠結構性改變流程、提升整體服務品質的醫療體系。
林建良:推動具顛覆性潛力的創新嘗試
緯創資通共同營運長林建良,是年度最佳企業製造業組首獎的領獎代表。林建良表示,緯創自8年前開始推動的數位轉型,是由董事長林憲銘親自帶領,以突破性變化為目標,要求內部必須進行「登月計畫」(moonshot),也就是高風險但具顛覆性潛力的創新嘗試;也同步推動組織改造,徹底翻轉企業文化。
陳元皓:人機協作讓醫療決策升級
而首度參賽的三軍總醫院,榮獲醫療創新轉型獎首獎的榮耀,蒐集了超過150萬筆的心電圖數據,成功打造出全球第一個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7%的醫療AI工具。院長陳元皓強調,AI 在醫療領域的真正價值,不是單純產出答案,而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協助人類做出更快速、更正確的醫療判斷與決策。
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辦的鼎革獎,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領域最廣以及評選方式最嚴謹的數位轉型競賽平台,呈現的不只是得獎名單,而是企業面對變局、重塑競爭力的實戰歷程。也希望藉由這個平台,不斷引領台灣的數位轉型腳步成長及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