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讓自己開心,不好嗎?

讓自己開心,不好嗎?

Marina Rich/shutterstock

我們小被教導要恭謙,這導致我們長大之後,經常不敢為了勝利而慶祝,甚至會有「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卻徹底忘記了,真切去感受幸福的美好,才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幾個朋友好久不見,特別約了一天的週末下午在一塊聊天,也分享自己人生或職場的一些成就解鎖。

然而,所有的成就,後面都肯定伴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甚至還有很多的自我懷疑,而這個時候,大家還特別聊到「冒牌者症候群」這個話題。

其中有位非常年輕的優秀創業家,因為非常拚命,有好幾次都忙到、累到被送醫院急診。而我們這群朋友也常常勸他,要懂得讓自己放鬆休息一下。

不過,他卻表情沮喪的告訴我們,就算知道該放鬆,但也總是很難做到,因為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也就是有非常強烈的「冒牌者症候群」。

甚至他都不敢在有任何成就的時候,表達出快樂、開心的感覺。

「啊?為什麼?」有人不理解地問他。

「嗯⋯⋯因為怕自己如果太開心的話,是不是就會陷入太驕傲的境地,那⋯⋯就會有可能阻礙自己進步了。」他一字一句慢慢地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不可以太開心?不可以太驕傲?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一支短影音,是一位父親參加國小女兒的鋼琴演奏比賽。

當他女兒最終得到冠軍的時候,他竟然看到女兒的老師把她拉到一旁,然後對著小女生說:「這只不過是一次冠軍,妳不可以太驕傲,不可以覺得自己很厲害,也不可以太開心,你必須還要繼續努力喔。」

然後,小女兒就繃著個臉,拿著冠軍獎杯緩緩地走近父親身邊。這時候,父親很溫柔的對她說:「寶貝女兒,妳開心嗎?」

小女兒沒有說話,只是微微的點著頭,但卻依舊滿臉的嚴肅,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剛得到冠軍的模樣。

得到冠軍,卻⋯⋯沒有表情?沒有情緒?

接著父親告訴她說:「寶貝女兒,如果妳覺得開心的話,就大聲笑出來,就大聲叫出來,妳可以很輕鬆、很放心盡情地表達妳的開心。」

沒想到女兒聽了之後,竟然睜大眼睛,然後兩眼發光望著她的爸爸說:「我⋯⋯可以開心嗎?」

他爸爸瞇著眼、點頭笑著對她說:「妳當然可以好好地開心啊!」

看著自己爸爸堅定地點頭,小女孩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接著父親對著她說:「以後,我們換個地方學琴,換一個可以讓妳盡情表現開心、盡情展現快樂的地方。換一個不管是妳有沒有冠軍,只要是隨時練琴,都可以歡欣、開心的地方。」

別為了明天未知的擔心,卻忘了今天應得的開心。該開心就開心,該歡欣就歡欣。如果沒有情緒,人生何其無趣。

聽完前面那位年輕創業家,說完自己不敢開心的原因。其中有個老大哥就說:「我們從小到大,父母親長輩,總希望我們能有所成就。但是當我們有任何成就達成的時候,卻又常常會有下面的耳提面命⋯⋯不要驕傲自滿,不要得意忘形,不要樂極生悲,不要志得意滿。久而久之,連我們都忘了,自己拼命努力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所有的追求,就算達成了,還是不開心,還是不快樂;那麼,永遠的追求,永遠的擔心,永遠達不到的明天,又到底是為了什麼?

別為了明天未知的擔心,卻忘了今天應得的開心。如果今天開心,就該今天開心。如果沒有情緒,人生何其無趣。

有一次,稻盛和夫和他的助理,一起在實驗室裡解鎖某項成就,當時稻盛和夫開心地手舞足蹈,完全不掩飾情緒上的喜悅,就自己很嗨地慶祝。沒想到,稻盛和夫的年輕助理竟然非常不屑地對稻盛和夫說,他這樣子的舉動,實在是太過於自滿,也太不夠穩重。

稻盛和夫聽完之後並沒有生氣,反而對著他助理說,工作的本身,就已經是充滿著很多的艱辛和困難。如果不能夠樂在每一項小成就的達成,盡情地表達自己的開心和幸福滿足的感受,那又怎麼能夠持續不斷推動自己往前,繼續努力投入呢?

所以,開心地表達情緒,本來就是一件給自己鼓勵和動力最大的樂趣。

別為了明天未知的擔心,卻忘了今天應得的開心。該開心就開心,該歡欣就歡欣。如果沒有情緒,人生何其無趣。

我可以開心嗎?當然可以開心。

生命需要情緒,日子需要樂趣。

感受眼下,享受當下。因為開心,所以開心。擁有情緒,才會有趣。因為自在,所以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