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學習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

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

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

RoseRodionova/shutterstock

如果發現有自己不知道的事,你會覺得丟臉不敢讓別人發現,還是坦然面對並積極去了解與學習?其實,所有的「知道」都是從「不知道」開始的……
要很擔心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要很開心知道了自己不知道。

我的專業職涯很多元,曾經在台積電與力晶半導體這種本土電子製造業服務過,再轉戰到跨國金融集團、新加坡的淡馬錫,進入從未接觸過的金融服務業,每次跨界,因為產業領域截然不同,面對的人事物和專業知識,也就有很多的「不知道」。

一切都是從頭開始。
慢慢學才開始知道。

進入淡馬錫後,雖說這被認為是金融服務業,但我被派到大陸,陸陸續續成立了三個法人機構,性質也是南轅北轍。

這三家公司分別是南京的全國性擔保公司、成都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北京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三家公司面臨的規範要求、作業流程,和營運模式大相逕庭,我深刻感受到我有很多的「不知道」。

即便同一個法人機構,到了不同城市落地生根,也會有非常多天壤之別。畢竟服務業是屬於人的行業,只要受眾不同,整個服務模式和概念,也會隨著改變。無論南方和北方、沿岸和內陸、鄉村和城市,在這些基本差異之外,連方言和普通話用法,都會有在地特色,也就有很多的「不知道」。

那時候營運目標以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為主,這在當時時空背景下,是屬於新的商業模式。所以特別邀請了非常著名的世界級戰略顧問麥肯錫從旁輔導我們,手把手地一起開拓這片未知的天地。

當時負責的專案經理,是一個身材挺拔、斯文白淨,帶著銀邊眼鏡,看起來像韓國歐巴的東北大男孩兒。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簡報,除了言簡意賅,總會深入淺出的讓大家把複雜觀念,一下子就聽清楚、理解明白。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幾乎好像所有的專業知識,他都能融會貫通,甚至偶爾還會來上一兩句當地方言。甚至時事、歷史、各地風土民情,以及飲食、送禮文化等等,他也都能夠在正式簡報中,信手拈來、率性分享。

當時我不自覺在心中把他當成了模仿學習的對象,想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樣練成這種本事?

有次大夥兒一起吃午飯,我忍不住問他,為什麼能夠如此的博學多聞,好像什麼都知道,沒有什麼事情是「不知道」的?

他聽聞我的詢問後,自然地看了一下他們麥肯錫同事們,彼此相視微笑後,專案經理告訴我,其實所有報告內容,都是參加這個專案之後才開始知道、才開始理解的,剛組成團隊時,他們也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小組之間有一個非常好的默契,在成隊的時候,就有互相打氣的約定。我很好奇地問:「是什麼樣的默契,又是什麼樣子的約定?」

他說這個約定就是大家要把每天所接觸新的「不知道」,彼此交流、彼此分享。即使有人當天沒有接觸到任何「不知道」的新事物,也要特別針對專案裡面可以延伸的人事物,去找一個新的主題,找一個新的「不知道」,學習之後和大家共學。

因為身為麥肯錫的戰略顧問,最大價值就是必須要掌握資訊、掌握情報,才能夠在擁有更「全面知道」的情況下,做出較佳決策。

所以有兩句話,是他們這個團隊非常重要的圭臬,那就是:

要很擔心,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要很開心,知道了自己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也就是這樣子觀念,所以這位專案經理告訴我,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覺得,說自己「不知道」,常常是件丟臉的事情。尤其最怕別人的回答是:「啊?你連這個都不知道?」

如此一來,就很容易讓人故步自封、卻步不前,限制了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但是,麥肯錫團隊看待「不知道」,卻是一種「擴張邊界」的機會:擴張自己的知識,擴張自己的能力,擴張自己的智慧。

所以他說,他們團隊口頭禪,反而是:不知道,好驕傲。

聽完他的分享,除了我整個人一陣震撼外,更多的是釋然和療瘉。想想,這不就是古人常說的「學,然後知不足」。

本來,不知道,是知道的開始。不理解,是理解的開端。

所以,我不知道,我好驕傲。

啥是邏輯,這是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