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雇與招募沒有先做對這三件事,難怪企業很難找到「對的人」!

沒有先做對這三件事,難怪企業很難找到「對的人」!

沒有先做對這三件事,難怪企業很難找到「對的人」!

Wirestock Creators/shutterstock

【新世代領導】網路上流行一句歌詞:「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企業在招聘時,卻無法僅透過面試「確認過眼神」,就找到合適的人才。哪個環節出了錯?「對的人」究竟該怎麼找呢?

在大缺工的時代,許多企業堅持寧缺勿濫,希望多花些時間,找出符合企業心中「對的人」。

只可惜尋尋覓覓,人才卻來來去去。企業為了找到對的人,費盡無數心思,卻仍然苦無對策,遍尋良方,不知到底該如何找到自己心目中「對的人」?

對企業來說,到底什麼才是「對的人」?

對企業來說,真正「對的人」,指的是「本身擁有企業所需的專業和能力,能夠接受企業的願景,和公司理念相同,願意投入自己的時間和心力,為企業奉獻所學的人。」

如果根據上述的定義,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構成要件,不妨進一步來思考:

  1. 有企業需要的專業和能力
  2. 能接受企業願景和理念,願意投入心力奉獻所學

有沒有發現?在這兩個重要的構成要件當中,企業過去最在乎的是第一點「專業和能力」。

然而目前的第二點「接受願景理念,奉獻所學」,企業在過去覺得理所當然,但是目前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

為什麼會如此?

為什麼企業著重在「專業和能力」,卻發現進來的人「不是我所要的人」?

如上所述,千百年來企業挑人的習慣,都是優先選擇應徵者的「專業和能力」,其他的都不會優先考量。

早期老一輩的應徵者,由於可應徵的企業不多,加上工作目的多半是為了求溫飽,本身沒有太多的想法,自己覺得有機會的企業,就會丟出履歷表,當面試通過進入公司,表示自己的專業和能力獲得公司賞識,通常很自然地就會認同公司的一切。

現在的人不一樣,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主見,加上個人的自主意識上升,很容易從過去「先問我能為公司貢獻什麼?」」,轉變為「先問公司能夠給我什麼?」

如果心態轉變,即使專業和能力在水準之上,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無法認同企業的願景和公司理念,就很容易在工作的表現上出現疑惑,慢慢覺得「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加上傳統主管威權式的領導,不太在乎同仁的想法,就很容易出現「上面覺得這個人不對」,同仁卻覺得「這個工作跟我想的不一樣」,雙方慢慢漸行漸遠。

許多企業發現愈來愈多的同仁選擇「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指上班表現最低的基本績效,不願多做,也不求升遷),就很可能是這樣心態導致的結果。

企業該如何做?才能吸引到我們心目中「對的人」進來全力以赴?

這邊提出3個做法供大家參考:

1. 企業應該重塑願景,讓公司同仁認同,並且願意追隨

目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聰明的領導者和企業,應該借助傳統媒體或新媒體,讓社會大眾了解自己的願景和理念,並且建立品牌價值。

過去的概念,總認為願景是老一派的做法。不妨看看近30年世界級的成功企業,例如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Nike、可口可樂(Coca-Cola)、特斯拉(Tesla),幾乎都明確說出自己的願景,藉以引發員工的認同,甚至是消費者的追隨。

有沒有發現,受年輕人歡迎的新創公司,許多成立的時間不久,規模也不大。卻能靠著創辦人的理念,吸引許多新世代的員工,願意沒日沒夜去打拚。

如今的新世代不喜歡「只被公司當成一枚棋子」,他們希望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找尋並投入「有明確願景和夢想」的公司,無論目前的規模大小,他們更重視那種平起平坐,被尊重以及能夠共同打拚的感受。

大企業當然可以吸引許多傳統媒體爭相採訪,但是年輕的新創企業,乾脆選擇新的做法,自行拍攝理念宣傳影片,藉著新媒體不斷轉傳,無論是YouTube或是IG、TikTok,都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並且因為認同這個理念而加入公司。

2. 願景不是領導人說完底下就會接受,不妨採取下列「願景工作坊」的5個步驟

未來已經進入「搶人,也搶人才」的時代,企業不僅不該把願景當成過去的包袱,甚至要全面更新,一方面說服現有的同仁認同,二方面吸引外界的優秀人才投入。

至於要如何「確立願景,建立共識」,許多企業不再以會議的方式討論,因為那會變成「上面說了算」的一言堂,討論結束之後員工也不會甘願執行。

依照個人淺薄的經驗,這兩年我協助一些企業進行「願景工作坊」,以外部顧問和講師的身分,和企業的高階主管,在兩天或三天內,運用引導的手法,共同腦力激盪,進行下列5個步驟達成共識:

  1. 先讓領導人或老闆說出心中「1.0」的想法。
  2. 再讓高階主管分組討論,優化成「2.0」的共識。
  3. 依照「2.0」的共識,討論出接下來如何讓全體同仁接受的文字內容。
  4. 從領導人或老闆開始,每個位階的主管也必須練習,能夠在3~5分鐘內,說出令基層同仁有感的內容。
  5. 將討論出的內容進一步整理輸出成為「有感覺的內容」,讓企業選擇以「演說方式」和「影片呈現」給所有同仁。

如果能做到上述5個「令人有感覺」步驟,無論是「主管能說的出來」或是「影片能拍得出來」,才能夠避免過去「教條化」以及「老掉牙」的訓詞。

回到企業之內開始潛移默化,無論是內部的同仁,或是外在的消費者(消費者也可能是潛在的員工),就可以慢慢接受到公司的理念,也可能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公司。

3. 將內容對全體同仁宣導,尤其針對新報到的同仁,企業應該把握機會說明願景,爭取新進人員的認同和投入

根據上述的討論,如果企業已經有「明確能夠吸引人」的願景,可以分兩部分進行,一部分是原本企業內的同仁,另一部分請針對新進同仁表達出我們的想法,並且爭取認同的機會,尤其在以下3個重要的時間點:

  • 在面試的時候說明
  • 在報到的時候進一步交流
  • 做為常態訓練課程的內容之一

企業千萬要把握新人面試和報到的時間,因為這是展現公司形象的最佳時刻。

在爭取人才的過程中,過去總認為面試和報到不用太在意,我最近不斷提醒企業注意,當我們在評估對方的時候,員工也不斷在評估我們(評估完了,很多就會選擇不報到或進來後離開)。

除了面試和報到的時間,要保持和同仁的溝通以外,此處特別提醒,許多企業會說:「在我們新進人員的訓練中,早就有領導人宣揚公司理念的課程。」

如果企業已經有進行,當然最好,此處我提供一個參考的標準,那就是在過去領導人或老闆講完話之後,「大家是深受感動?還是昏昏欲睡?」

如果是前者,就請繼續執行;如果是後者,不如考慮將原本的「1.0」優化為「2.0」,既保持老闆的原意和面子,又能夠包裝成新時代員工能夠接受的內容,這樣才是企業和員工雙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