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你是否對工作用情太深?
Thomas Jackson/Getty Images
能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實屬不易,但若你對工作用情太深,也未必是件好事。不管你對工作內容的熱愛程度有多高,過於在乎、投注太多心力,反而會傷害你自己,對工作本身也不見得有幫助。本文提出幾項警訊,如果你有類似情況,請注意「拉開距離」。
我的客戶路易斯(Luis)熱愛自己的工作,他的職務很有意思,他喜歡同事,而且薪酬優渥。唯一的問題在於:他會對工作投注太多情感,以至於開始影響判斷力與個人福祉。一個星期五的午後,他的上司臨時召開一場會議,討論一項進度落後的計畫。儘管許多導致延遲交付的原因,都不是路易斯所能掌控,但他還是認為追上進度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他整個週末都在加班,不眠不休,也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終於讓計畫回到正軌。
路易斯的處境會讓許多高成就人士心有戚戚焉,因為對工作投注情感就像一把雙刃劍。動力與熱情驅使你工作,對績效的高度關注會帶來滿足感與生活意義。但是對工作用情太深,也會讓你精疲力竭,負擔無比沉重。
在這個遠距工作盛行、事物界線模糊的年代,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愈來愈難以區分。職涯會成為我們身分認同的關鍵成分,也因而不足為奇。全心全力追求組織的成功通常沒什麼不對,但是,當你的情感和行為都被工作掌控,將會引發許多問題。
如何判斷你對工作投注了太多情感?以下跡象一旦出現,就是及時抽身的時候了:
覺得批評是衝著自己而來
你可能發現自己在接收到負面回饋之後,感覺憤怒、惴惴不安或士氣低落。聽到上司的一番評論,你可能好幾天都覺得自己不再重要。你可能對別人的意見耿耿於懷,以至於乾脆避免來往。當人們批評你的工作,你可能會覺得這印證了你最深沉的恐懼:你不夠優秀。
在倉促做出結論之前,先將對你工作成果的批評,與對你個人的批評區分開來。試試這個方法,有助於客觀理解他人跟你分享的回饋意見:拿一張白紙,畫出四個欄位。第一欄,準確寫下對方說了什麼;第二欄,寫下你覺得批評不對勁的地方,例如不夠精確或者存在盲點;第三欄,寫下批評中可能有用的部分,例如,是否有可以協助你改進工作流程或技能的見解;第四欄,寫下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也許你要安排後續討論來釐清疑慮,改正某些問題,也可能要對批評釋懷,繼續過日子。
工作跟你回家
對工作用情太深可能會導致「過度補償」(overcompensation),也就是試圖以更多的工作來換取自我感覺良好。你會想以完成更多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為組織提供助益,後果則是在需要休息時仍然繼續工作。你可能忙碌了一天之後還是無法「關機」,讓工作侵占你的個人時間、你的心靈空間,就連下班後也無法倖免。
其實隨時處於「開機」狀態並不能證明你的工作熱忱,反而會傷害你的成就。你應該要改變心態,將減緩壓力視為卓越表現的先決條件,而不是獎賞。你也應該養成一些習慣,讓自己與工作斷開連結:
- 設定鬧鐘,提醒自己何時該結束工作。
- 將各項裝置關機,阻絕回去工作的誘惑。
- 擬定明日待辦事項清單,或者採行某種轉換儀式,讓自己進入下班狀態的。
你總是在討好別人
討好別人意謂你很容易將他人需求置於自身需求之前。你可能會像路易斯一樣,覺得自己肩負重責大任,要成為解決問題、挽回局面的英雄。討好別人也有其他表現形式,像是承受他人的情緒,為了保持和諧而改變自己的意見,因為擔心被視為脆弱或無能而拒絕求助。
你認為自己心胸寬大、樂於助人,因為你是個合群的人,但不能因此犧牲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品質。勉強自己工作不但不健康,也會讓你的同事無法採取主動、負起責任。
自我覺察永遠是促成改變的第一步。因此你必須特別關注:在某項計畫或者人際關係之中,你何時發現自己承擔了多於自己應該扛起的工作或責任?你尤其要關注自己在哪些地方感到憤憤不平,這種情形代表你覺得工作量太重、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努力沒有得到認可。憤憤不平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情緒訊號,顯示你正在壓抑自身的需求,它可能會讓你陷入某些需要解決的麻煩處境。
職銜成為你的身分認同
如果你除了工作之外沒有任何自我概念(self-concept),這種情形相當危險。你可能活在失去工作的恐懼之中,因為一旦失業,你的自我價值也會隨之消失。自我複雜性(self-complexity)如果偏低,也就是將身分認同與單一特質掛鉤,與較激烈的情緒反應性、較低的抗壓性有關。
與工作拉開一點距離,對於增進身心福祉大有幫助。這並不是要你以「在職離職」(quiet quitting,或譯為「無聲辭職、安靜離職」)或其他方式抽離工作,而是要你區別「我是什麼人」與「我做什麼工作」。你可以問自己:「對於那些我在乎的人,我除了是領導人或經理人,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工作之餘,你應該做一些自己樂在其中的事,來培養職務之外的熟練感與精通感。我的一位客戶在結束一段精疲力竭的工作之後,透過學習插花來揮灑創意;另一位客戶開始研讀天文物理學;還有一位客戶到動物收容所當志工。這些活動有助於他們培養自我意識,在工作不順遂時心理也有了可以倚靠的身分認同。
記住,你的工作只是你做的事,並不等於你這個人。
(閻紀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