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優質勞動力不足?以「產業化」思維促進高等教育轉型
優質勞動力不足?以「產業化」思維促進高等教育轉型
- 教育
- 郭智輝 Dr. J.W. KUO
- 2022/01/26
GP PIXSTOCK / Shutterstock
組織運作已不再強調cost-down,而在追求利害關係人的value added。
日前與幾位集團同仁搭機跨海拜訪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洽談產學合作計畫。
少子化已讓各大學院校承受招生不足的壓力;據統計,110學年度全台灣152所大專院校的錄取率逼近98%,尚有20所學校招生缺額達2700多人;甚至部分頂尖大學如台大、清大、成大的研究所招生掛零。更令人吃驚的是,全台灣大學生人數已連續兩年跌破100萬人,估計直到2035年,平均每年還會減少1.5萬個學生。
大學院校各系所必須發展自有的特色,才能「搶」到該領域較優秀的學生。拜會澎科大當天,我們在戶外實驗養蝦池旁,看到老師帶著幾位學生頂著狂風低溫,進行蝦池的水溫、水質檢驗,以及捕撈、分類、冷凍等實際操作;過程中還以空拍機全程記錄。
只見池邊布滿多項感應設備搜集各項養殖數據,作為日後導入AI、發展智能養殖的基礎功課;雖然養殖規模不大,但作業流程一點都不馬虎。
學生若能從這樣的實務操作中,學習一身扎實的功夫,日後踏出校門,必然是相關企業積極爭取的人才。同時,學校若能培育出有實務經驗和能力的學生,透過聘用企業的口碑,將是最好的宣傳,何愁招不到好學生?
數位轉型〉導入大數據、AI、智能營運
離島澎湖少子化、高齡化、缺工化的問題益形嚴重,這股趨勢必...